首页 - 生活 >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

发布于:2024-03-05 12:10:01 来源:互联网

定义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病因及发病机制

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这些理化因素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并刺激粘膜下感受器,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亢进,气道阻力增加。

2.感染因素

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

临床表现

  (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3)气喘 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本病早期多无特殊体征,在多数病人的肺底部可以听到少许湿性或干性呷音。有时在咳嗽或咯痰后可暂时消失。喘息性慢支炎发作时,可听到广泛的哮鸣音,“喘息缓解后又消失。长期发作的病例可发现有肺气肿的征象。

  按病情进展可分三期。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

(1)X线: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格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3)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1.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临床上虽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的患者,若有明确的客观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也可诊断)

符合以上2条,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2]。

分型与分期

分型

(2)喘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

护理:

 2.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特别是避免尘埃与烟雾的刺激。维持的适宜温度为(18-20°)与湿度(50-60%),以充分发发挥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对于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较长时间卧床的病人,经常应翻身、叩背,因为这些活动所造成的体位改变和肺部震动,都有利于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更利于痰液排出。叩击时应注意:(1).向病人做简要解释说明,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操作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对于咯血,心血管状况不稳定,气胸,肋骨骨折的病人,禁做叩击与震荡。(2).每次叩击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安排在餐前进行,并在餐前30分钟完成。(3)、叩击时应采用空心掌,发出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4).叩击时应避开乳房和心脏,勿在骨突起的部位进行,如胸骨、肩胛骨及脊柱。(5)叩击时力度要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6.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7.,适当补充水分,每日保证饮水在1500ML以上,足够的水分可使呼吸道黏膜病变修复和黏膜湿润,增强纤毛的活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结,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给病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宜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8.向病人宣传慢支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坚持治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