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南昌起义简介(刘六、刘七起义是怎么回事)

南昌起义简介(刘六、刘七起义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2024-01-30 16:40:00 来源:互联网

刘六、刘七起义发生于明中叶正德年间,以河北霸州(直隶)为中心,波及山西、河南等地,标准的流寇主义,坚持了三年,后来被朝廷剿灭。

赋税沉重,农村的生活很苦,民困已极,庐舍几空。刘六、刘七光听这名字,就知道他们的来源是很底层的。两个人在河北当地被叫做响马盗,其实就是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的游民,后来坐山为盗,慢慢形成地方性势力。其实,在两人正式起义之前,由于他们当了土匪,朝廷把家属全部杀光。导致刘六刘七愤而起事,愈演愈烈。不过,不可对此种起义有太高评价,他们之于秩序破坏大于建设性。由于起义军鱼龙混杂,到了山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留下了“流里流气”这个民间典故。

当红宦官刘瑾派宁杲为“捕盗御史”,专门阻止起义军的变乱。朝廷为了防止叛军流通个扩大,除了重点防御,集中兵力剿匪之外,还在基层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明史纪事本末·平河北盗》称:

奏立什伍连坐法,盗贼捕获无虚日,每械盗贼入真定,用鼓吹前导,金鼓之声弥日不绝;吸引游民,实施招纳,宣布流民复业者,官给廪食、庐舍、牛种,复五年。明朝地方政府这些连坐和控制措施,使得起义军无法和朝廷抗衡,民间也反对变乱,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拖家带口。而且战略屡次失误,导致被围追堵截,最终只能成为流寇,走向灭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