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冰与火小说原著(《冰与火之歌》明明感觉没什么复杂的情节和伏笔,为什么读起来总让人出乎意料)

冰与火小说原著(《冰与火之歌》明明感觉没什么复杂的情节和伏笔,为什么读起来总让人出乎意料)

发布于:2024-01-18 17:34:01 来源:互联网

题主的问题让我感觉非常的“出乎意料”。《冰与火之歌》这部小说我读了好几遍,感受恰恰与题主相反,我觉得这部书中的复杂情节和伏笔实在是太多了,就像一个巨大宝藏一样,怎么都挖掘不完。

最初我也只是当做看故事,那时候书只出版了前三卷。在等待更新的时间里,有段日子书荒,于是又捧起冰与火之歌再读一遍。——简直是超级惊喜的体验!因为我发现之前我“看故事”的阅读方式,根本没有读懂这本书。于是我读了第二遍,然后是第三遍。每一次我都会发现许多之前被自己忽略的细节和伏笔。

有很多例子。

比如,书中从来没有明明白白地讲过蓝礼与百花是一对同性恋,更没有像电视剧那样直接的表达。读者们最终确定这一点,就是因为那些藏在角落里的暗示。

再比如,史坦尼斯明明不是预言中的王子,当初从火堆里拔出的所谓“光明使者”,谁都看得出不过是把烧坏了的废铜烂铁,但为何他手中的剑能够发光?梅丽珊卓为何要掉包曼斯雷德?潘托斯总督伊利里欧为什么支持小伊耿?他和小伊耿又是什么关系?二丫不仅是个狼灵,还能易形到猫身上你知道吗?席恩占领临冬城期间,因为布兰和瑞肯逃走,他杀了磨坊主的孩子代替,随后他有几个手下接连意外身亡,这件事是谁干的?等等等等......

我们再来说说两个大家熟知的重大情节,一是血色婚礼,二是泰温之死。

血色婚礼发生在卷三,但伏笔早在卷二就埋下了。卢斯波顿在五王之战中一直都在不露声色地给泰温送人头。绿叉河之战,连提利昂这种战场菜鸟都知道夜袭这种方式不会对泰温起作用,这是卢斯波顿的真实水平吗?占领赫伦堡之后,二丫曾听到波顿和几个佛雷讨论局势,他笃定泰温不会来攻打,为什么?然后他派手下亲史塔克的北方人去攻打暮谷城,君临的提利昂得知这个消息时心想“暮谷城毫无战略意义”,而最后事实就是这支军队被歼灭,为泰温大人送了人质。而且波顿在黑水河战后不久就对佛雷们说过“少狼主的事业已经失败,但谁来告诉他这一点呢?”血色婚礼前波顿率军在红宝石滩渡河,又将最后的亲史塔克力量留给了魔山,最后到孪河城赴宴的都是波顿的手下和卡史塔克的人。

再来说泰温之死。你觉得真的是泰温招妓吗?而那个人恰好是“小恶魔的妓女”雪伊?瓦里斯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詹姆找瓦里斯帮忙救人,在瓦里斯的住处等到半夜,而后半夜就安排好了一切,连逃走的船都停在那里等着了,不觉得瓦里斯效率太高了吗?泰温的尸体除了外伤还有明显的中毒症状,谁下的毒?也就是说,泰温即便不被小恶魔杀死,几天后自己也会毒发而死。

——还有很多,真的还有很多。

这些细节和伏笔藏得太深太隐晦了。而我们通常读一本小说的习惯都是“囫囵吞枣看故事”,所以很难在第一次读到它们的时候就发现其中的玄机。有些大段的描写会令人觉得与推进情节关系不大,于是自动略过,殊不知魔鬼藏在其中。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时发现那些字里行间“隐藏的魔鬼”,所以才会在读它的时候是这种体会:

“哎呦我去,奈德死了!”

“哎呦我去,罗柏死了!猫姨死了!”

“哎呦我去,泰温死了!死厕所了!”

“哎呦我......我懒得去了,囧雪也死了!”

——总之吧,冰与火之歌这部书,很值得多读几遍,满满的都是惊喜啊!

资深原著粉,与你共品《冰与火之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维斯特洛流浪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