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中元节是不是鬼节(中元节为什么会有“鬼节”这样的说法)

中元节是不是鬼节(中元节为什么会有“鬼节”这样的说法)

发布于:2024-01-03 10:22:04 来源:互联网

道家三元:正月半为上元,七月半为中元,十月半为下元。或直称七月半,俗称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已经入秋,肃杀之气盛行于天地,草木开始凋零。此时疫病为多,自古流传为鬼月,中元顺理成章就成了“鬼节”。中元节有打醮、放焰口(饿鬼口有火焰,放焰口即解脱饿鬼)的习俗,意即超度饿鬼。这个习俗源于六朝时期,佛道二教都有所倡举。

道家对中元的观点见于《道经》。

《道经》云: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旙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

佛家的观点见于《盂兰盆经》。

《盂兰盆经》云:目连比丘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为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勒众僧,皆为施主咒愿七代父母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为尔可否?”佛言“大善”。故后代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彩,模花果之形,极工巧之妙。

到了宋代,又有所增加。《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卖冥器彩衣。以竹斫三脚如灯窝状,亦谓之盂兰盆,挂冥钱衣服在上焚之。介绍南宋都城临安风貌的《梦梁录》云: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诸宫观普度醮,与士庶祭拔宗亲。贵家有力者于家设醮,饭僧荐悼,或拔孤魂。僧寺亦于此日建盂兰盆会,率施主钱米,与之荐亡家。市卖冥衣,亦有卖转明菜花花油饼酸馅沙馅乳糕丰糕之类。卖麻谷窠儿者,以此祭祖宗,寓预报秋成之意。鸡冠花供养祖宗者,谓之洗手花。此日都城之人,有就家享祀者,或往坟所拜扫者。禁中赐钱,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州府委佐官就浙江税务厅设斛,以享江海鬼神。

除了打醮,祭祖、扫墓、放江灯诸事风行开来。此外,各地风俗各异。

如山东荣成:祭祖以饽饽、肴馔、水果等物为祭品,犹不可缺者为西瓜。晚间致祭,将西瓜切成无数芽,名曰西瓜山。祭毕合家分食。

江苏宜兴:祭祖时祭品用为应时物品。惟有两种特别的:一为西瓜,要红瓤的;一为茄饼,用麦粉或糯米粉制成,形如半月,馅用青菜或豆沙糖,另取茄子柄,剥去外皮插于饼的一端,故名曰茄饼。

江苏仪征:街道大兴盂兰盆会。街前后扎灯牌楼,前摆斗香架,后设焰口台,中间布幔,下悬各色粗细灯。其新颖者,则西瓜灯,番瓜灯,雕镂而成,极其精巧。

江西吉安:居民无论贫富,咸备佳馔祀祖先,且焚化纸锭。折锭忌孕妇,忌晚间,传孕妇折锭,焚化后鬼举之不动。请僧人放焰口,置包子水果,法事之后将包子向下掷,众皆相争。有妇人抢到包子来年可得子;有小孩抢到包子一生不受惊吓。

福建:普度七日,举行出海之典。普度即溥度。以杉板制船壳,糊以彩纸。船中陈设极奢,凡人世应用之物无不俱备。纸制男女仆婢二十余人,各司其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