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成了世界“眼镜之都”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县级市成了世界“眼镜之都””,希望大家喜欢。江苏丹阳镜片年产量四亿多副,占全球总量一...
2023-06-09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县级市成了世界“眼镜之都””,希望大家喜欢。
江苏丹阳镜片年产量四亿多副,占全球总量一半——县级市成了世界“眼镜之都”(小商品 大产业②)本报记者 赵 昊《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09日 第10 版)
位于丹阳市火车站附近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中共丹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万新的自动化生产线。
汇鼎光学的生产线一景。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赵 昊摄
丹阳市区一角。中共丹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江苏省丹阳市,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县级市,却是世界最大的眼镜镜片生产基地,有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镜片年产量4亿多副,占全国总量3/4,全球总量一半。全世界每两个戴眼镜的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了丹阳产镜片。丹阳何以成为世界“眼镜之都”?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一路南下来到丹阳,探寻丹阳眼镜产业发展壮大的秘密。
历史悠久,产销两旺
丹阳与眼镜产业结缘,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一批丹阳籍学徒从上海、苏州国营眼镜厂返乡,在丹阳市司徒镇、大伯镇参与建立社队企业,尝试进行眼镜制作。发展至上世纪70年代,丹阳眼镜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仅在司徒镇就有三四家眼镜厂。
1971年,年仅17岁的汤龙保进入司徒镇大坟镜片厂,成为一名磨片工人。镜片是玻璃材质,需要人工操纵磨片机来打磨。磨片过程有点像推磨,工人推动操纵杆的力度决定所切割玻璃的弧度,进而决定镜片的度数。打磨一片镜片需要数小时,而且由于抛光粉遇水变红,工人的手上、脸上常常被染得通红。
“当时,各个眼镜厂拼的是工人的经验。哪像现在,拼的是技术,拼的是设备。”已是中国眼镜协会副理事长、丹阳眼镜商会会长、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的汤龙保笑着对记者说,“如今有了自动化生产线,根本不需要工人上手去磨,只需要40秒就能研磨好一片定制化镜片,误差在纳米级,随后再进行加硬、镀膜等工艺,也都是机器操作,效率很高!”
自动化生产线真有这么厉害?记者走进了生产车间。在车间内,只见一块块镜片毛坯“乘坐”传送带进入研磨机中,伴随着“滋滋”的机器声,不一会儿就被研磨好,在生产线上被运送至下一道工序,工人全程只需要操纵机器面板。据了解,万新的定制镜片产能已突破2.1万片/天,是当地领先水平,每天都有很多镜片制作好被送往全球各地。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满丹阳,在丹阳火车站附近,自发形成了一批眼镜地摊。来自其他地区的商人乘车前往丹阳拿货,再将丹阳产眼镜销往全国各地。1986年,丹阳县政府决定扶持眼镜产业。同年5月,全国最早的眼镜交易专业市场华阳眼镜市场成立,当年的效益就有150多万元。
如今,在丹阳火车站附近矗立着一座更气派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这是一座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商贸综合体。记者前去探访时,眼镜城里人头攒动,能够听到天南海北的口音,热闹而有序。这种景象,在丹阳持续了约37年。
需求端的旺盛,带动供给端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由于眼镜生产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都不高,且供不应求,丹阳一些集体企业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纷纷“下海”办企业,在丹阳形成了从镜架制造、镜片生产到加硬镀膜的全产业链,还发展出包括镜布镜盒、印刷包装在内的产业集群。
就在丹阳眼镜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时候,一场危机悄然而至,差点让丹阳眼镜企业“全军覆没”。
屡闯难关,坚持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的镜架大量涌入,款式更加新颖。丹阳的眼镜企业一时无法生产出可以与之抗衡的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大批眼镜企业倒闭,甚至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进口眼镜远远优于国产眼镜”的印象。汤龙保当时所在的眼镜厂也不能独善其身,产值锐减至100多万元,800多名员工只剩下100多人。“丹阳眼镜进入了一个寒冬。”汤龙保说。
1988年,经过改制,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成立。成立的时候,丹阳眼镜乃至国产眼镜依旧处于低谷。于是,汤龙保重金投入在技术与材料上,生产出了能与境外产品抗衡的镜架,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万新虽然熬过了“严冬”,却不能改变国内眼镜行业相对落后的事实。
破局的方法就在于“创新”两字。“面对变化,唯一的出路就是变换赛道,转产树脂镜片。我们是国内首家开始组织研发树脂镜片的企业。”汤龙保介绍。万新主动求变,购买了新原料、新设备,并积极向国外学习生产技术。
转型的过程并不容易。“生产树脂镜片就像煮饭,温度太高会泡汤,太低又米饭夹生。整整3年时间,我们交了不少学费,报废的镜片有上百万片。”汤龙保介绍。1996年,万新成功投产国内第一代树脂镜片,并逐步将技术推广到丹阳其他眼镜企业。自此,国产树脂镜片可以和进口产品分庭抗礼,重新赢回了市场。万新作为国内树脂镜片生产工艺的研发企业,如今实现镜片销售额全国领先,并带动了国内其他企业树脂镜片的生产。
约20年后,中国眼镜产业发展陷入和当时相似的境地。“由于镜片生产技术没有取得较大突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价格战’的陷阱,只能通过改进生产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来竞争。”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杨姝颖对记者说。
2017年成立的汇鼎光学,在资金上并不足以和大公司相抗衡,当年的销售额仅为728万元。但短短两年,汇鼎光学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在过去6个财务年度,实现了55倍的增长。
高速增长的秘密依旧藏在“创新”里。“我们不只注重技术创新,还讲求理念创新。”杨姝颖介绍。理念创新,就是瞄准庞大的眼健康需求,成为“眼健康终端成长服务商”。围绕眼健康服务,从眼镜片、老花镜、仪器设备、运营管理方面,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举个例子,传统的眼镜店只能满足验光、配镜等需求,而汇鼎光学就可以通过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从传统眼镜店到眼健康管理机构的升级转型。
这套方案迅速得到市场认可。“目前,服务的客户超过了2.1万家,覆盖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杨姝颖说。
技术创新为汇鼎光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树脂镜片竞争激烈,我们将生产重心聚焦在功能性镜片上。”杨姝颖说。功能性镜片,指能够实现防蓝光、抗疲劳、渐进多焦点等功能的镜片,利润相对较高。然而此前,国外企业通过专利垄断,长期阻止中国企业入局。
为此,汇鼎光学组织了一支研发团队,研发推出“视觉大师”系列产品,其中“跑跑因子”分区离焦近视管理镜片。在一片小小的镜片上,均匀分布1088个光圈,产生5个分区,实现青少年的近视管理。
打造品牌,力争出海
当汤龙保率团于1992年第一次参加香港国际眼镜博览会时,万新只能得到一个偏僻的小展台。但由于万新的产品价廉物美,还是成功与德国、英国等外商签订了合同,这给了汤龙保向外发展的信心。“当时国内消费者还抱着固有印象,不愿意买国产眼镜。开拓海外市场,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汤龙保说。1993年,万新出口镜架达到12万副,销售额300多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海外市场瞬息万变,需要企业紧盯海外消费者需求。有一次,在意大利米兰,汤龙保看见一名外国人戴着一副款式新颖的眼镜,紧紧跟随了这名外国人1000多米,让这名外国人十分疑惑。经翻译解释后,他欣然摘下眼镜,让汤龙保画下这副眼镜的草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丹阳眼镜成为全球眼镜市场中举足轻重的部分。镇江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丹阳眼镜类出口贸易额达11.01亿元。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海外市场的企业。为了通过海外监管部门的准入审核,淘镜下了不少工夫。“监管部门检测产品质量时,拿一块重量为16.3克的钢球从约1.27米的高空往下砸,来测试镜片能否经得住撞击。每年还会有专业人员对我们设备进行认证。”江苏淘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宏梅对记者说,“一开始我们的产品轻而易举地被砸碎,经过多次实验,改进产品配方,最终才过关,前前后后经历了半年多时间。”
丹阳眼镜能够立足海内外,打造品牌很关键。汤龙保对此有深刻体会:“有一次,我拿着我们的产品,盖住商标给国内同行看。该同行赞不绝口,表示‘进口货就是好’。可当他知道这是国产眼镜后,一改此前态度,开始挑三拣四起来。”这个经历让他明白,只有打造品牌形象,才能实现企业长久发展。
除打造企业品牌外,2014年“丹阳眼镜”注册为集体商标,是全国工业类别中唯一的眼镜类集体商标。如今,在全国各地都能看见“丹阳眼镜”的身影,“丹阳眼镜”成了丹阳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司徒镇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中国眼镜之都”6个大字,静静地注视着来往车辆。走过60余年历程的丹阳眼镜,如何让“眼镜之都”的名号更加响亮?杨姝颖认为,关键在创新,“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镜片的更新迭代,并提前布局新赛道,重点发展AR眼镜。”
相关部门的支持,也为丹阳眼镜的发展提供了信心。近年来,丹阳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眼镜研究所、国家级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针对眼镜企业,持续提升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水平,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丹阳眼镜的品牌影响力还有短板,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擦亮品牌,实现丹阳眼镜的可持续发展。”汤龙保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怀化中院:开展“湘执利剑2023”专项行动”,希望大家喜欢。自“湘执利剑2023”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怀化中院进...
2023-06-15
热门文章
第一世界大酒店欢乐万圣节----全家的金秋奇幻体验
方正亚先生的书画人生
中美艺术家绘画联展举行
西游记起源文化论坛召开随州将向联合国申请名号
让安全走心、入脑、见行中铁三局举办“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