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我对在大陆发展有很强的信念”

“我对在大陆发展有很强的信念”

发布于:2022-07-26 09:2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我对在大陆发展有很强的信念””,希望大家喜欢。

“我对在大陆发展有很强的信念”

本报记者 张 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26日 第04 版)

“我在台湾连续创业3次,即便在某领域一度做到顶尖位置,但由于台湾市场体量小,最终也是不温不火。”“小包智工”联合创始人、台青徐韬对记者说,此前受身边陆生同学的影响,他对北京中关村充满憧憬,决定前往大陆实现抱负,这名陆生同学如今成了他的创业合伙人。

以“携手绘青春,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2022两岸青年峰会近日在北京举办,两岸各界青年代表240余人参与其中,就成长成才、就业创业、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记者专访多名台湾青年,听他们讲述在大陆逐梦圆梦的故事。

“登陆”发展有底气

2017年,徐韬放弃美国硅谷的工作机会,来到北京创立“小包智工”平台。“公司跟大陆常见的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很像,但我们共享的是人力资源,在疫情期间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帮助很多企业复工复产,降本增效。目前在北京有超过5万名活跃工作者和超过5000家企业用户,每天有上千单工作在平台上完成交付。”

徐韬的事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初来乍到不熟悉大陆市场,他曾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一连10个月都在吃泡面”。徐韬说,“当时爸妈甚至怀疑我是被大陆人‘糊弄’了,但我告诉他们,我对在大陆发展有很强的信念,相信事业一定会成功。”

在最艰困的关头,多亏有北京市政策扶持,团队多人入住北京市海淀区向台青提供的公租房。“惠台政策有很多,这个给我们印象最深,住宿是团队较大一笔开支,少了这份保障,我们未必挺得下去。”徐韬说,台湾对创新不够重视,也缺少创业扶持机构和奖励政策。大陆愿意鼓励支持台青发展事业,这让他备受鼓舞。

“大陆对台青的支持很多。台湾青年要和大陆青年携手并进,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台青苏雍竣,如今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从事法务工作,同样入住了台青公租房。“类似的惠台政策降低了台青生活成本,为我们‘登陆’发展提供充足底气,让大家敢来试一试、闯一闯。”苏雍竣对记者说。

携手合作创未来

从北大博士到乡村青年,台青林书任在父亲林春福的影响下,扎根四川大凉山从事乡村振兴工作。2011年,60岁的林春福放弃在深圳做得风生水起的工艺品制造生意,隐退到大凉山种植油橄榄。从读博时“卖橄榄油换生活费”,到见证园区油橄榄种植面积从600亩增加到2.5万亩,带动当地6800多户农民年增收3倍以上,林书任越发理解了父亲“全面认识和理解大陆”的初心和梦想。

“我们精深加工后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当地村民给它取了个彝族名字——木都哈尼。在彝族语言中,‘木都哈尼’是火焰的意思。村民说,我们的到来,带来了脱贫火种,台湾和大陆联手,点燃了致富的希望。”林书任对记者说,他在去年组建了大凉山首家“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计划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帮助当地农民更好地对接市场。

“台湾在社区营造、乡创文创方面起步较早,台青很适合将这方面经验带到大陆,这样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具有社会意义,何乐不为呢!大陆的各项发展政策、美丽的绿水青山、广阔的市场机遇,能够助力我们每个人梦想成真。”林书任说。

“只要不断努力,就会有好的生活。”台青陈文成在大陆求学发展已有10年,如今是北大教师,近日刚拿到家庭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这让他的幸福感更强了。“青春最美好的时候都在大陆,来到北京后,发现这里跟岛内的宣传完全不同,所以交流非常重要。”

“大陆的惠台政策很好,正是台湾青年来大陆走走看看的好机会。除了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台青也可以去甘肃、西藏等地看看,视野会更开阔,奋斗目标也会更明确。”陈文成对记者说。

传承文化促交融

峰会现场一袭明制汉服的台青林家萱告诉记者,“我很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台湾也有很多人喜欢汉服,但不大了解汉服各个朝代的形制。我想利用在大陆所学,把汉服知识介绍给更多台湾人。”就在7月初,她申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今年3月此项惠台新政发布后首个在京办证的台湾青年。

“我的创业方向聚焦文化。汉服是潮流趋势,可以带动观光、茶道、香道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项目,氛围感会很强。”林家萱说,9月将推出首场穿汉服游故宫活动,之后也会陆续有点茶、香道等体验活动。

“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我看到无数的机会。”台青杨世玮对记者说,大陆电商发展迅速,创业环境理想,2020年,原先在北京广告公司任职的她,选择将鲜花电商作为创业项目,以此实现“女孩子开花店的唯美梦想”。

“在电商带货领域,台湾更像早期的电视购物,没有互动和反馈,也没有支付体系。”杨世玮说,大陆在供应链、物流、移动支付等方面都很“给力”,台青在大陆创业也有政策利好,有问题随时帮忙解决。

“刚创业就赶上疫情,一度面临资金紧张,我们在2021年申请到30万元的高新技术补助。”杨世玮说,她的创业项目走精致农业数字化路线,帮助云南花农做整个产业链方面的系统。如今,他们每个月能接到数万束鲜花订单,在七夕节等销售旺季成绩更为亮眼。

杨世玮认为,创业者需要有韧性。徐韬同样建议台青坚守本心:“来大陆的这5年,身边有台青朋友熬不过创业的艰苦而选择放弃,我也经历过同样的困难,但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快速调整业务方向,最终获得成功。只要坚持不懈、把握机遇,就能随势而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