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呵护明天》聚集留守儿童:“童伴之家”成为农村的“少年宫”

《呵护明天》聚集留守儿童:“童伴之家”成为农村的“少年宫”

发布于:2019-01-02 09:47:00 来源:综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呵护明天》聚集留守儿童:“童伴之家”成为农村的“少年宫””,希望大家喜欢。

作为中国青少年权益保护年度报告,《呵护明天》每周三晚6点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本期节目,《呵护明天》走进“童伴计划”实施第三年的四川省叙永县落卜镇红星村,讲述童伴妈妈和2组孩童视角下正在不断改变的农村儿童未来。

留守儿童心里话无人诉说?

“童伴妈妈”化身“树洞”用爱倾听

家住在四川省叙永县落卜镇红星村的罗钰和罗炎飞姐弟,在姐姐罗钰在1岁3个月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外出打工了,留下他们给家里的爷爷奶奶来照顾。在罗钰爷爷奶奶看来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照顾。然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一些新需求,特别是心理上的需求,老人们却难以及时给出回应。对于罗钰姐弟性格上愈加明显的内向和沉默寡言,老人们既感困惑又不知从何下手,远在千里之外的工作的父母更是鞭长莫及。

为了寻找能够帮助到边远山村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2015年10月,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有关部门在四川省53个县的165个村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童伴计划”项目。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童伴妈妈”张新明走进了罗钰姐弟俩的生活。在她的一次次的“家访”后,张新明终于打开了姐弟俩的心扉,成为孩子们倾诉心里话的“树洞”。

聚焦“童伴计划”的三年

“童伴之家”成为农村孩子们的“少年宫”

在“童伴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纪录片《呵护明天》来到四川省叙永县落卜镇红星村,聚焦“童伴计划”三年以来,农村儿童的生活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在“童伴之家”,除了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还有很多是那些强烈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名叫郭福其的小孩,在他心里自己的未来是走出大山,成为一名警察或是特种兵来保卫国家。

但现实是,农村孩子们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除了课本,想要买到一本适合他们的文学名著都非常困难。更别提城市孩子们随时可以接触到的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和兴趣班。据统计显示,我国城镇儿童拥有着童书资源的88.9%,而农村儿童只拥有童书资源的11.1%,存在着严重的农村儿童阅读缺失情况。在这样的现状之下,“童伴之家”虽然只有寥寥百十本书和几套简陋的益智游戏,却已然成为农村孩子们眼中的最大的图书馆和少年宫。

据统计,“童伴计划”自实施以来,在四个项目区已协助解决累计7.27万例儿童福利需求,也因此获得“年度十大公益项目”的殊荣。即将于1月2日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不一样的天空》将跟随镜头视角,聚焦“童伴计划”项目实施三年以来给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带来的改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