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中储粮积极调整采购来源地构建多元化进口大豆供应体系

中储粮积极调整采购来源地构建多元化进口大豆供应体系

发布于:2018-08-11 08:1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中储粮积极调整采购来源地构建多元化进口大豆供应体系”,希望大家喜欢。

中储粮积极调整采购来源地

构建多元化进口大豆供应体系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王珂)紧跟国家贸易政策精神和国际油脂油料贸易形势,中储粮积极调整大豆采购来源地,主动构建更加多元的进口大豆供应体系。

扩大了从南美采购大豆的规模,5月份以来大豆采购量约250万吨,其中南美大豆占90%以上;继续研究探索从黑海地区等新兴产区进口油料的可行性,近年来,黑海地区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的大豆、葵花籽等油料的产量和出口量增长比较快。

据介绍,从目前中储粮储备轮换和加工的实际情况看,全部通过美国以外的国家采购大豆,是可以满足日常运营需要的,并没有出现加工厂停产、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明显上涨等情况。

近段时间,外界有人推测,中美经贸摩擦导致的加征关税措施,有可能会使国内的大豆供应产生一定缺口,因此中国可能仍需要进口一部分美国大豆。“从业内企业的角度看,这部分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予以解决。”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表示。

首先,加大从南美、加拿大等其他大豆主产地进口大豆,这些地区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及供应潜力。特别是阿根廷大豆产量恢复后,预计可增加1500万吨以上的供应量。同时预计巴西将趋势性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产量有可能增加500万吨以上。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参与国未来也可能逐步成为中国的大豆供应国。

其次,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国内大豆需求量和进口量实际上有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一是通过扩大豆粕和其他杂粕进口,替代一部分大豆进口,保证饲料蛋白供应;二是目前国内饲料行业正在逐步推广应用低蛋白饲料粮配方技术,既满足合理的蛋白需求,同时减少一部分大豆需求。

再次,国产油料作物仍有一定的增产空间。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如调整镰刀湾地区种植结构、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等,取得了明显效果。此外,利用长江沿线地区大量冬闲地种植油菜籽,也会一定程度提高国产油料作物供给。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1日 02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