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重庆江津区杨兴钟老人:他把风筝做活了

重庆江津区杨兴钟老人:他把风筝做活了

发布于:2018-01-15 08:4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重庆江津区杨兴钟老人:他把风筝做活了”,希望大家喜欢。

重庆江津区杨兴钟老人

他把风筝做活了

本报记者 李 坚

杨兴钟老人在制作龙头风筝。资料照片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的杨兴钟是远近闻名的“风筝老人”。跨进杨兴钟家,仿佛走进了“风筝世界”。从没有支架的“无骨风筝”,到寻常的平板动物风筝,再到立体的“巨龙风筝”,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存放着近百只风筝。

这一阵,杨兴钟正忙着为镇上学校的孩子们做鱼风筝。可别小看这小小风筝,做起来大有乾坤。

“我做的是传统风筝,竹子做骨架,纸做肉,讲究‘扎、糊、绘、放’。”风筝样子早已刻在脑海中,杨兴钟开始裁纸。纸要用枸皮纸,韧性好、不易破、易上色。对齐折叠,裁剪拼接出鱼的样子,再小心地剪掉毛边,就可绘图上色。颜料浓度要适中,既保证颜色鲜艳,纸张又透气不晕染。随着画笔在纸上灵巧移动,一条栩栩如生的鱼跃然于纸上。

接下来做风筝的骨架。“最难的是削竹条,这是精加工,把竹条削成不同宽度和厚度的竹篾,满足风筝不同部位的受力。”削竹条传统多用“抽削”的方法,杨兴钟有自己的绝活:自制的木工刨子。只见他左手将竹条卡在细槽内,右手横向持刀,刀刃压在竹肉上,左手用力把竹条向后抽出,竹肉即被削掉一层。几个回合下来,一根竹篾就形成了。杨兴钟戴上眼镜,将削好的竹篾轻轻折成弧形,仔细观察厚度和宽度是否一致,“竹篾厚度一致,受力才能均匀,风筝才能起飞。”

杨兴钟7岁时便与风筝结缘。那时,还在上小学的他,拿着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风筝,可惜风筝刚起飞就在大风中毁坏,于是杨兴钟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制作风筝。65年时间,他从无骨风筝开始学起,一点点钻研各种风筝的做法,退休后,更是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风筝上,制作了2000多只风筝,种类多达四五十种,成了远近闻名的“风筝老人”。

“看到那个中华龙风筝了吗?”2000多只风筝,杨兴钟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它。龙尾长50多米,龙头做工精细又轻巧。“龙头包含几十个部件,有120根竹篾,经过破竹、定型、捆扎、裱糊等17道工序,重量不到200克。”杨兴钟说。在国际风筝节上,杨兴钟这只“中华龙”惊艳全场——微风徐来,龙眼闪烁,活灵活现,同行纷纷赞叹“风筝‘活’了”。

名气大了,不少想买风筝的人找上门来。“风筝是我制作的‘艺术品’,一根竹篾、一根风筝线都饱含我的心血。”这样“宝贝”的风筝,杨老大部分都送给了风筝爱好者和留守儿童。不仅如此,杨老还打算将自己制作风筝的过程和方法记录下来、整理成册,赠送给更多的年轻风筝爱好者,让这门手艺代代传承下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5日 06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