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天舟一号输送航天员所需物资和空间站所需推进剂

天舟一号输送航天员所需物资和空间站所需推进剂

发布于:2017-04-21 07:0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天舟一号输送航天员所需物资和空间站所需推进剂”,希望大家喜欢。

输送航天员所需物资和空间站所需推进剂

太空快递来了

本报记者 余建斌 刘诗瑶 蒋建科 喻思娈

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天舟一号是中国载人空间站正式建设前的最后实战机会,而此次发射也是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自此,我国不仅有载人的神舟飞船,也有了专门向太空运货的天舟飞船。

未来我们还要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这就需要输送航天员所需的生活、工作物资和空间站运转所需的推进剂,所以天舟一号的意义不仅仅是一艘货运飞船,该系列货运飞船就是面向我国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物资运输补给任务全新研制的航天器,是航天员长期在太空生活和空间站长期运营的重要基础。

最大亮点是检验太空加油技术,将进行全自主绕飞

作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地承担了为空间站加油和运输货物的重担,并负责将未来空间站里的废弃物带回大气层烧毁。“天舟一号此次任务包含了建造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更是未来空间站运行的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一号总设计师白明生列举了三项极具亮点的任务。

第一项是检验太空加油技术,也是这次天舟任务的最大亮点。就像汽车需要加油,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也需要补给,这项任务由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完成。天舟一号发射进入轨道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首次对接,两个航天器组成的组合体将进行两个月的在轨飞行,并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突破和掌握推进剂补加技术,解决空间站能源供给问题。这将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能源供给的最后障碍,为顺利进入载人空间站建设运营阶段奠定基础。

第二项是3次交会对接任务。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共将进行三次交会对接,分别是:

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将测试货运飞船对组合体的控制能力。这次交会对接有个特点,就是新研制的光学成像敏感器首次在阳照区开展工作,也就是要求敏感器等设备在非常明亮刺眼的环境下,找到标识目标。

第二次交会对接是从不同接口方向进行对接。这次将由天舟一号对天宫二号进行绕飞,并加速赶到天宫二号前方来进行交会对接。与之前神舟十号的绕飞不同,此次货运飞船绕飞是一次全自主绕飞,即当绕飞指令发出,飞船上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便开始自主规划出最优绕飞轨迹,自主进行变轨控制,自动进行姿态机动,不需要地面人员干预。“如果把神舟十号的绕飞比作是技术人员‘领着’航天器走路,那么此次货运飞船的绕飞则是技术人员‘看着’航天器独立走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一号副总设计师张强说。

更具看点的是第三次交会对接,天舟一号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在天舟一号之前,我国掌握的交会对接技术需要耗时两天左右时间,而快速交会对接将时间控制在6个小时左右。掌握该项技术有利于提高飞行器在轨飞行的可靠性,提高航天员舒适性,大大缩短航天员在飞船上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还可保障科研用品特别是生物制剂等无法经历长期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空间站。

第三项是以天基测控体制为主进行飞行控制。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首次采用了以天基测控体制为主的设计原则,就是将原本在地面或海上的测量系统“搬”到了天上。白明生说:“相比一般卫星在使命完成后,随着推进剂的消耗殆尽而缓慢降轨,最终在大气层烧毁的结束方式,天舟一号在飞行任务结束后,将实施主动离轨,受控坠落于南太平洋指定区域,既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避开离轨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又能为打造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载货性价比优于国际飞船,快递货物更实惠

由于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它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身高10.6米,体宽3.35米,比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要大一些,“体重”约13吨,是我国目前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而且“肚大能容”——运送相当于自身重量6吨多的货物不在话下,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快递货物经济实惠。同时,它还具备独立飞行不小于3个月的能力。

作为“太空快递”,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能力超过6吨,接近天宫一号载荷能力的2倍,高于俄罗斯研制的进步号M型和美国的天鹅座飞船扩展型。可以说,其有效载荷比例也就是运货效率在目前所有的货运飞船中是最高的。

那么,天舟一号运载能力为何高?专家表示,货运飞船内部精心设计的货架和货包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天舟一号实现的大承载,内部的高效承载货架设计功不可没。这种货架采用一种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梁的梁板预埋结构,蜂窝板有大量的留空面积用于装货,碳纤维立梁材质非常轻且抗变形能力好,二者的完美结合使货架既能适应传统刚性结构安装,又能适应柔性束缚带的连接承载,形成大量的标准装货单元,结构与货物重量比达到8%。此外,大承载货架结构与密封舱主结构的连接环节也是结构设计一大亮点,碳纤维结合铝合金的设计,避免了在轨环境下内压载荷对结构造成的破坏,这一项项先进、便利的技术成就了高效承载的货架结构,保证天舟一号稳固地运送货物。

然而,天舟一号要运送的物资中有许多精密的仪器设备和航天员用品,生怕磕碰,只用高强度的货架还不行,所以对敏感的电子器件、机械硬件系统以及其他生活物资等采用了“软包装”或类似方法来实现装载、运送。这种“软包装”与传统的硬连接不同,它是包裹在泡沫或气囊袋里面,再一起固定在货架上,而不是直接与运载工具的内部货架结构相连接。

飞船建造类似搭积木,还可作为空间试验平台

从2011年天舟一号飞船立项算起,到成功发射,研制人员历时6年打造了这艘货运飞船。值得注意的是,天舟一号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飞船建造类似“搭积木”,模块间技术和产品实现共享和通用,降低了研制成本,缩短了周期。

针对运输货物的不同类型和需求,天舟系列货运飞船设计了全密封、半开放、全开放等三种型谱。其中,全密封货运飞船主要用于运输航天员消耗品、密封舱内设备与试验载荷;半密封货运飞船除了可以运输密封舱内货物外,还可以满足包括太阳电池翼等舱外物资的运输需求;全开放货运飞船主要用于大型舱外货物的运输。天舟一号就属于全密封货运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一号副总设计师徐小平解释说:“之所以把货运飞船也叫载人航天器,是因为货运飞船虽然是运货的,但将来在轨道上停靠空间站后,航天员要进入货运飞船进行操作,搬运货物、开展实验。”

由于天舟具备较长时间的独立自主飞行能力,还可以作为空间科学试验的平台,这次天舟一号也将进行包括微重力对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等在内的多项空间实验和试验。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将来在空间站任务阶段,在舱外对航天器零件、设备进行维修是航天员的重要任务,舱外服是实现舱外活动的重要保障。在这次任务中,通过搭载一套模拟舱外服,安装相关的传感器,来获取力学和温度方面的数据,为未来舱外服的设计积累数据、提供设计依据。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21日 05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