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张海:济世药业救人终生行善载德行医一场修行

张海:济世药业救人终生行善载德行医一场修行

发布于:2017-02-07 11:2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的“张海:济世药业救人终生行善载德行医一场修行”,希望大家喜欢。

德行于天下,首先看你是否储备了可以帮助他人的能力和修为。作为医者,只能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不论贫富。也不要为了一己之力,延误医治,致使自己陷入窘境。将行医看成是一种修行,这是医者的至高境界。

——张海

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医药”凝结了古人的无限智慧。时至今日,在华夏儿女的传承了发扬中,制药企业一直是被人们创新和发展着。在当下中国制药企业中,发源于中原地区的“河南省济源济世药业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制药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董事长张海带领济世药业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供应、销售等于一体,固定资产二个多亿,年产值五个亿的现代化公司。它所秉承的制药、行医理念深入人心,一度成为“科技第一、诚信制药”的可信赖品牌。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四十年栉风沐雨,让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品牌名满天下,它不仅是良心企业的最佳代表,更是指引中国“小梦筑大梦”的中坚力量。

河南省济源济世药业有限公司的成功绝非偶然,在外界看来,这与公司董事长张海的经营方针和发展导向密不可分。同时,济源济世药业有限公司张海的创业故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一度成为当下年轻人创业的标杆。可是,对于张海而言,管理好一家企业除了需要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以外,一个人的“意念”也十分重要。而这个意念,正是前文所提到的——行医是一种修行。

底层:是对我最好的磨炼

张海,是一个典型的50后。这个时代出生的人被称之为“特殊的一代”,他们经历过饥荒、文化大革命等十分困难的考验,由此他们的精神结构也“很特殊”,在经过惨烈拆解、震荡、重新组合后,最终成为了具有“理想主义”的一代人。

而张海,就是那个拥有高度理想主义的学者,在苦难的日子里,父被打成了“右派”,全家遭到株连。生活由此陷入了低谷。同时,他遇见了生老病死,看到了当时社会的贫穷和无能为力。也正是如此,在他的理念中,需传承中国中药传统文化,救死扶伤,济世救人。

文革结束后,张海有了就业的机会,进入了一家制药厂,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做起,而且工作还是临时的。但是,好学、爱钻研的他从未觉得底层工作的繁琐,他边工作边学习,还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读医药EMB班,最终取得了硕士学位。

“如果说当时不苦,我想没人会相信的,但那段日子正是对我最好的磨炼,我不仅学习了技术,还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那就是济世救人是我一生的功课,”张海表示。

高管:厚德载物名扬天下

据了解,张海在1977年进入焦作第二中药厂以后,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并将悬壶济世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些救人、行善的理念日渐在他的心中萌发和壮大,一直到他接手第二中药厂并进行改制创建济源后,他才将这个理念正式提出,并指引着员工一路前行。

我们可以看到,从临时工到济世药业董事长,张海一路走来,经历了各种风雨,但都未能消灭他的意志,年轻的那段经历让他收获良多,就他的话而言,他以“济世的胸怀”经营着河南省济源市济世药业有限公司,最终让他与公司走向了成功巅峰。

虽然,张海已经将公司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供应、销售等于一体,固定资产二个多亿,年产值五个亿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但是他依然内敛而低调,时常告诫自己“行医是一场苦行”,不要被如今的成功而迷失了自己的双眼。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需要与苦行僧一样有坚强的信念;承载救死扶伤的使命,怀揣济世救人的行医理念,推动中国制药行业不断向正轨前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