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调查:辽宁等地干部下基层问题"带回去研究"没下文

调查:辽宁等地干部下基层问题"带回去研究"没下文

发布于:2015-12-07 09:0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调查:辽宁等地干部下基层问题"带回去研究"没下文”,希望大家喜欢。

事事得有着落 件件须有回音

“带回去研究”,不能没下文(微调查)

本报记者 刘洪超 朱 虹 程远州

现今,干部下基层的次数多了,调研也深入了。但每到解决问题的环节时,有些干部留下一句“带回去研究”后,就没有下文了。

“总说要我们再等等看”

辽宁某县盛产铁矿石,大小采矿及冶炼企业不下百家,当地很多村民在此打工。然而,从去年起,有些企业关停,拖欠了不少工资。村民王宏亮告诉记者:“我们厂200多名工人,工资从去年11月以来都被拖欠着。”

从2013年起,该县就组织了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的活动,其中明确要求干部每周至少来村一次。老王说:“包村干部要是顶事,俺们何苦还跑去县里呢!”

老王介绍,包村干部来自县物价局。“我们提交了反映问题的材料,包村干部倒是很热情,说回去就交给主管的副县长。后来我们问过好几次,总说要我们再等等看,可这么久了也没下文。”

记者辗转联系到该包村干部,他也觉得无奈:“我们只能通过局领导把材料反映到县领导那里。今年财政比较困难,短期内难解决。由于担心出现群体性事件和群众上访,影响全局的年终考核,我们也不敢跟老百姓说明实情。”

“干脆连电话也不接了”

天津一郊县交通便利,几年前,市级工业园区落户该县一个村,农民获得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烦恼。村民老吴就为儿子的婚房发愁:想盖新房,但村里的宅基地没有了,盖不成。

2013年,县里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送服务的活动,一位县委领导成了该村包村干部。“没有架子,很热情,临走还留了电话。”老吴反映了自己的问题,包村干部让老吴把问题写成材料,说回去一定帮着协调解决。

老吴等了几个月,始终没有得到答复。“中途打过几次电话,开始说不好解决,后来干脆连电话也不接了。”

记者找到这位包村干部,他也大倒苦水:“下基层谁不想给群众办点儿实事?我当初觉得哪有不让村民盖房的道理,肯定是有部门推诿。但经过了解发现,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很大,为了占补平衡,村里所有闲置地都被划为基本农田,谁敢让他盖房?”

“走之后就再没音信了”

湖北某地一乡镇的部分村庄位于县开发区内,去年4月份起,当地开始征地建设工业园,不少村民认为征地补偿标准和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低于当年的湖北省标准,且失地农民未得到妥善安置,因而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并阻挠征地工作。

一位村民说:“我们找镇里,镇领导说他们只是执行上级要求,终于等到县领导接访,一家一户地谈,说是回去研究,但走之后就再没音信了!”

该镇一位干部表示,不是不想解决,是没能力解决:如果答应村民的要求,全县的拆迁补偿标准都要上涨,县财政拿不出这么多补偿款。他说:“不能指望领导的一句话、一次调研解决问题,应在法治的轨道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解决问题。”

受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干部下基层,并非所有问题都能现场拍板当面解决,“带回去研究”也是情理之中,但不能没回音、无下文,即便一时办不好、办不到,也要坦诚告诉群众,做好解释沟通工作。群众最讨厌的就是欺瞒,没回音比办不好更让群众生气。只有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而与群众的心贴近了,很多问题才有逐步解决的可能,下基层调研才真正有意义。

——编后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7日 01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