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深耕服务,让游客成“留客”

深耕服务,让游客成“留客”

发布于:2015-04-13 07:05: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深耕服务,让游客成“留客””,希望大家喜欢。

深耕服务,让游客成“留客”(微经济·小故事 大视野)

杨文明

收门票来钱快,不少地方甚至形成了门票依赖,但门票经济的产业链太短。随着旅游成为生活的必需,只有通过延长旅游产业链,培养固定游客群,才能让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真正带动地方经济

静守水塘赏白鹭,坐浴温泉望月明。这样的地方你愿不愿来,是否希望留下来多待几天?

每逢周五,不少昆明市民驱车一个多小时到红河州弥勒市度假。吸引游客的,是弥勒市的湖泉生态园,游客评价:“从昆明到弥勒单程不足两个小时,假期待在生态园真是种享受。”

生态园不卖门票,可酒店并不亏。“别说节假日,就是平常,房间都得预订!”酒店一位工作人员说,单独泡温泉三四十元,如果入住酒店,泡温泉就可以免费,还有专门的摆渡车往返温泉负责接送。

“我们是景区免费、服务收费,让游客留下来消费。”当地一位干部算了一笔账,游客留一晚,就要住宿、吃饭、娱乐,这些消费都会拉动当地经济,解决本地就业。

要是在酒店待腻了,游客还可以到附近的可邑彝族村等景点转转,那里同样不收门票。“来的游客越多,新开的酒店、商店、饭馆也越多,去附近的锦屏山吃羊肉、到周边农村采葡萄,我们弥勒农村的乡村旅游也同样红火。” 当地干部说,免费旅游不仅带热了城市商业,也带动了农村发展。

收门票来钱快,不少地方甚至形成了门票依赖,门票涨价成为一些旅游城市增收的重要手段。但门票经济的产业链太短。不收门票,乍看当地少了一大笔收入,可细算下来,由于提高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培养了固定游客群,让游客成了“留客”,反而对当地经济发挥了更大的带动作用。

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式的旅游产业初级阶段,不少游客追求的是“到没到过”,旅游区也不必考虑是否能够吸引“回头客”。但随着旅游成为生活的必需,“好不好玩”“时间和价格上值不值”成了游客的关注点,这便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课题。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在提升旅游体验。即便没有温泉这样的旅游资源也不必担心,距离弥勒不远的建水县,便通过挖掘传统地方戏,让白天看完建水古城的游客晚上也有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通过良好的旅游体验留住游客,“弥勒式”旅游后劲十足。

传统的游览观光固然重要,但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良好的旅游体验项目以及景区深厚的人文积淀,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来说同样不可或缺。因为,一个景点远远比不上一个城市更能吸引游客,一个景点也远远比不上一个城市更能容纳游客。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13日 10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