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奖与惩强化道德取向

奖与惩强化道德取向

发布于:2014-08-25 08:11: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奖与惩强化道德取向”,希望大家喜欢。

奖与惩强化道德取向(观点)

吴晶妹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急需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失信行为惩戒不严,失信者有利可图,守信者受益不明显,有时甚至还会为守信行为付出代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是直接作用于每一个社会主体信用行为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中的核心机制。国外设计失信惩戒机制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失信的“期望成本”一定要超过失信的“期望收益”,守信的“期望收益”要大于守信的“期望成本”。

在美国,75%的贷款申请决策是根据信用评分完成的,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个人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已成为衡量个人信用的唯一标准,不仅金融机构使用,很多商业企业、雇佣单位也在使用,甚至很多人结婚前要查询对方的个人信用记录,作为婚前拟订个人财产协议的依据。

英国加强对欺诈事件的调查和曝光,以名誉、经济和刑事等惩罚措施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保持诚信。伦敦地铁自动检票,对逃票者会加倍罚款。公司须自觉纳税,一旦被发现逃税,可能历年账目都得接受检查并课以几十倍的重罚。个人失信记录也会被长期保存,以形成长久威慑力。

一向给人严肃认真印象的德国人对诚信二字尤为看重,并将之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德国的社会文化中,规则意识和契约观念深深扎根其中,如果违背社会规则,就会招致谴责,并因此形成潜在的压力,促使人改正。2011年3月,德国防长古滕贝格在外界的强烈谴责下被迫道歉并辞职,因为他博士论文抄袭,授予他学位的大学则因他“严重违规”而正式撤销他的博士头衔,以维持该大学的标准,尽管他是总理默克尔保守派阵营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

与此同时,守信者也会因为其表现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在英国,每年新年和女王生日时有两次授勋活动,得到这个特别荣誉的人并不一定是杰出人物,大部分是长年诚实服务于社会、忠于职守的普通人。

奖或惩,明确的是社会道德取向:如果不想被主流社会抛弃、不想丢失尊严、不想失去朋友,就应该保持诚信。在这样的社会中,不是人们不想耍滑头,而是制度约束人必须诚实。

现代社会,信用正从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从抽象的文化变成有价值的资本,并正以一定的信用行为结果兑换信贷资金、工作岗位、合作机会等。社会按信用价值配置资源,新的信用经济运行与创新的社会治理等规则正在孕育。信用资本丰富和扩大了社会资源配置领域与手段,信用的发展必会极大地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公民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和道德品质,是人际交往时最佳通行证;对于社会,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为有效的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国家,诚实守信的国民品格,是这个国家最强的实力。加强对公民的信用教育,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5日 22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