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钱盈盈:华派紫砂及茗翠香文化传承人

钱盈盈:华派紫砂及茗翠香文化传承人

发布于:2014-04-21 15:39:00 来源:综合信息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信息的“钱盈盈:华派紫砂及茗翠香文化传承人”,希望大家喜欢。

大器近道,皇土碧云,汇天地之气;古拙雅趣,春秋紫玉,聚千年之香。沸水注入,顷刻,回味悠长,仿佛置身于明朝供春之茶室,妙不可言。欣赏钱盈盈的紫砂壶作品可谓大饱眼福,用她的壶泡茶喝,更是心旷神怡。

说起紫砂壶,大家就不会忘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图片说明:华派紫砂及茗翠香文化传承人钱盈盈

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 “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

忆古思今,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其余如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汪寅仙、徐汉棠、蒋蓉、华冠群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这一切的紫砂文化传承,都离不开中国陶瓷的古都,世界上陶瓷的发源地——江苏宜兴。宜兴以其特有的五色土制造紫砂器,历史悠久,所产紫砂壶更为国人品茗最理想的茶具。正所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正是受到古今大德和当地文化的熏陶,钱盈盈从小就与紫砂壶有了不解之缘。

图片说明:钱盈盈在创作紫砂壶精品

钱盈盈天资聪颖,这个从幼儿园起就跟妈妈钱秋虹玩泥巴,深受外婆华冠群的喜爱,盈盈初中时就能独立完成成壶的制作,且壶把、壶嘴这几个关键部位的水平、直线,尺子丈量般的精准。在成长岁月的打磨中,历久弥新,日渐臻醇。外孙女钱盈盈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外婆创立的“华派”紫砂艺术的精髓,还实现了妈妈没能上大学深造的梦想,虽也历经世事,睿智而了悟,可以从容婉约知性地看待世间纷争。

她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勇于创作,紫砂虽是无言的泥土,但是通过盈盈设计制作出的紫砂壶却成了有声的语言,她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紫砂艺术融为一体,使外婆留下的“茗翠香”名声大震,她设计创作并手工制作的“一帆风顺”紫砂壶,流畅的线条编织着紫砂最美的身影,从这件作品亦可以寻到传统的文化元素,探究到熟谙的装饰手法,更能品出古朴中的大美,被中国航海博物馆永久收藏。

图片说明:钱盈盈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贫困小学生送去温暖

她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爱心会慈善拍卖会捐赠“景舟石瓢壶”奉献爱心。被江苏人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紫砂艺术研究所聘请为副所长,为弘扬宜兴灿烂的陶瓷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美丽干练的钱盈盈已经使“华派”紫砂艺术达到了巅峰,成为 “华派”第三代传人。钱盈盈的成就,没有辜负“华派”紫砂艺术创始人华冠群女士等前辈的期望。正是前辈的坚韧和坚强,一直激励着钱盈盈的成长。

华女士是第一批进入紫砂一厂学艺的工人,以植物花货紫砂壶著称。华女士10个月时父亲去世,母亲把她送给宜兴县城上一家开南货店的老板家, 18岁那年和小姐妹商量好瞒着家里去找共产党参加革命,谁知被妈妈从小姐妹那里得到了消息,妈妈痛哭了一夜,最终她抵不过母亲的眼泪,只得放弃了参加革命的念头,留下来在家管理店里的一些事物。

一九五五年宜兴县丁蜀镇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她抱着对未来,对紫砂事业的热爱参加了生产合作社(就是后来的宜兴紫砂一厂),跟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等几位师傅认真学习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正当华冠群女士风华正茂,潜心学艺的时候,接下来的的岁月却命运不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华女士经历了下放、饥饿、批斗、抄家等磨难,因丈夫出身地主,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批斗和写检查成了当时她每天必须做的事,即使这样,华女士还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忘自己追求的紫砂艺术,潜心创作,这也为今后的华派紫砂艺术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业。

图片说明:钱盈盈紫砂壶精品欣赏

那时的华女士虽然下放在农村,却不忘紫砂壶的创作,一件作品的工艺质量、艺术价值的高低,都取决于设计制作者的技术水平、艺术素养,操作技术的熟练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华女士虽被下放,还积极的为紫砂厂做外加工,每次送壶(泥胚)要走十几里山路,非常艰苦,早期的作品被紫砂一厂全部销往日本等国,至今都难觅回流。而那时出口的紫砂壶,通常都是要打上紫砂厂的印签,而个人的印章只能是在壶盖里,从那时起华女士就萌发了要为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号的想法,可那个年代这种想法会有走资本主义道路之嫌,因此华女士便把早就在心里酝酿很久的名字“茗翠香”暂时封存在心底,华女士一生坎坷,1998年她67岁那年秋天,这颗经历了人生无数创伤的心脏心肌梗塞,带着一丝的遗憾撒手人寰。人存正气,壶涵茶香。临终前,华女士将埋在自己心里多年的夙愿“茗翠香”之名,传给了一直在自己身旁,已经学艺二十一年的女儿钱秋虹。

女儿钱秋虹自幼随母学艺,8岁起贴梅花、推松皮、理松针,得母亲技艺真谛,以花货紫砂著名,继承了母亲所传“华派”技艺的经典“岁寒三友壶”和“梅桩壶”,所做供春、松鼠葡萄壶等惟妙惟肖。钱秋虹生于六十年代,从小也经历了困难时期,目睹了母亲被迫写检查,被抄家被批斗等过程。七十年代末,遵母训,响应国家“科技兴国”的号召,母亲将家里唯一的男孩,自己的哥哥送入大学,考研,攻读博士,而自己留在家里随母亲专心学习紫砂壶制作技艺,从那时起,母亲华冠群大师决定,将本门“华派“紫砂艺术的技艺传女不传男作为家训。

图片说明:钱盈盈紫砂壶精品欣赏

钱秋虹女士在母亲的教诲下,将华派的植物花货紫砂艺术特点凸显,尽管母亲华冠群也曾多次找到厂里,要求恢复职工的名义,并希望能让女儿进厂接自己的班,厂领导虽然答应恢复了华女士的身份,却迟迟没有给女儿进厂的机会,但此时,这些名分对钱秋虹女士早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唯一能让她欣喜和沉寂下来的,是手中的泥巴。当时做的壶大都是台湾和香港的商人来内地买的,对壶的泥料制作工艺也要求多样化,客人会慕名而来,定制他们喜欢的样式。那时做壶过程中非常艰苦,冬天没有空调,暖气,手里捏着冰冷的泥块:夏天天气热不能吹风扇,吹风扇泥干得快,不好制作。不同的泥料收缩率不一样,进窑后在不同的温度阶段变化也完全不同,所以,钱秋虹女士在继承华派代表作“岁寒三友壶”的制作中(岁寒三友壶有三种颜色的泥)在母亲的指导下,充分掌握了在什么温度时,他们能融为一体(不开裂),经反复实验后,烧制出了色泽艳丽不浮夸的华派紫砂艺术精品,使“岁寒三友壶”(松竹梅、三色)和“梅桩壶”这“华派”紫砂艺术的代表作,承前启后,广为流传。

图片说明:钱盈盈紫砂壶精品欣赏

一捧泥土,原本是没有生命的,可到了钱秋虹女士的手里却幻化出万千气象,那一把把紫砂壶,仿佛一行优美的诗,一首恒古的曲,浅音低唱着紫砂的悠悠岁月------钱秋虹女士壶中有日月,心中有天地。

如今,外婆留下的茗翠香紫砂艺术工作室,以其特有的艺术图案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为人们称颂和珍视,其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代表,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文化艺术结晶。

“华派”紫砂技艺和“茗翠香”紫砂艺术工作室,每一件紫砂壶精品,无处不在凝聚着这三代女人的心血,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紫砂土与火的结合产生出特有的艺术效果,享受着“五色土”的无穷魅力。

钱盈盈作为华派紫砂及茗翠香文化传承人,任重道远。

钱盈盈简介:钱盈盈,女,高级工艺美术制壶师,1984年出生于宜兴紫砂世家,2008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开始随外祖母华冠群女士接触紫砂陶瓷艺术。

第三代传人——钱盈盈,盈盈天资聪颖,这个从幼儿园起就跟妈妈钱秋虹玩泥巴,初中时就能独立完成成壶的制作,且壶把、壶嘴这几个关键部位的水平、直线,尺子丈量般的精准。在成长岁月的打磨中,历久弥新,日渐臻醇。外孙女钱盈盈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华派”紫砂艺术的精髓,还实现了妈妈没能上大学深造的梦想,虽也历经世事,睿智而了悟,可以从容婉约知性地看待世间纷争。

如今,茗翠香紫砂艺术工作室,在盈盈的经营下,名扬海外,每天慕名而来的收藏家,紫砂爱好者以及粉丝,让这位年轻的掌门人,每天应接不暇,但盈盈象外祖母和妈妈一样,潜心专研紫砂艺术的创新,紫砂虽是无言的泥土,但是通过盈盈设计制作出的紫砂壶却成了有声的语言,她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紫砂艺术融为一体,为传承和弘扬宜兴灿烂的陶瓷文化,向各国友人传播中华文明和紫砂艺术,做出了努力。

她在继承“华派”紫砂艺术特点和纯手工制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勇于改进,她设计创作并亲手制作的“一帆风顺”紫砂壶,流畅的线条编织着紫砂最美的身影,从这件作品亦可以寻到传统的文化元素,探究到熟谙的装饰手法,更能品出古朴中的大美,被中国航海博物馆永久收藏。她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爱心会慈善拍卖会捐赠“景舟石瓢壶”奉献爱心。

钱盈盈被江苏人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紫砂艺术研究所聘请为副所长,日前,正在与多位国画大师和影视界名人筹划,并与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的弟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杨耀,“三峡画派”创始人岑学恭先生大弟子、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成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美术馆馆长叶瑞琨,曾执导过《人生几度秋凉》《人虫》《蝶变1939》及《经营婚姻》电视剧的著名影视导演陈燕民,著名演员唐国强(毛泽东扮演者)著名演员卢奇(邓小平扮演者)等名师一起共同创作,将紫砂艺术与字画、金石融合,缔造东方艺术殿堂的美妙神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