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我的侍卫大人(太监和侍卫都是在宫里活动的,为何侍卫没有被净身呢)

我的侍卫大人(太监和侍卫都是在宫里活动的,为何侍卫没有被净身呢)

发布于:2024-04-10 08:34:11 来源:互联网

太监必须“把根留下”,侍卫却不用净身。别说给侍卫净身了,连想法都不能有。敢动这念头的皇帝,老祖宗都得从祖坟里爬出来,把他吊到房梁上,小皮鞭抽他三天三夜!

皇宫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皇帝不但要在这里面办公,还要在里面愉快地享受生活,更要在里面完成传宗接代这一伟大的“工程”。

吃喝拉撒睡,样样都要有人为他服务。宫女太监,御医御厨,侍卫等等必不可少。

皇宫不但富丽堂皇生活奢靡,那三千佳丽更是让人心生向往。那么,贴身为皇帝服务的男人(太监和侍卫)就真的一点都不会心动吗?都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吗?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来会打洞”。为了保障血脉的高贵纯正,皇帝不得不采用一些手段,比如让太监“把根留下”。

这样,太监就能比宫女强一点,比侍卫“少一点”,这下就圆满了。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既然如此皇帝为什么不顺手把侍卫也给“咔擦”了?一是真不能,二是真不敢,三是真不用。

皇帝必须净了太监的根,只用攥着侍卫的“命”。最基本的帝王心术就是区别对待。一个自称“臣”、一个称“奴才”。

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让太监“把根留下”。

一:“太监”这一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

这个群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很早。据专家考证,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寺人”相关的记载。《诗经》、《周礼》、《礼记》中也都有相关的记载。根据现今已经发掘的史料,大多人认为,太监自夏商时,便在宫廷中出现,与统治者相伴,为统治者服务。

而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叫做太监,还是在唐高宗时,因为政府机构变动,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因此,宦官有了他们的别称——太监。而到明朝时候,宦官手握权力增大,人们便将宦官们全都称作为太监。

“太监”又叫“阉人”、“中官”、等等。叫得最多的,还是“宦官”。“宦”是什么意思。宦者养也,古人云“养阉人而守宫使”,其实“宦”就是“养”的意思。不仅仅中国有,外国的宫殿里也有。还有一种说法是“太监”这个词在英文里的发音源自希腊语,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守护床铺的人。

二:太监不净身危害极大。

假“太监”高菩萨,他不仅是一个假“太监”还是一个假“菩萨”。北魏孝文帝年轻有为,亲自带兵上前线打仗。不料有个叫高菩萨的假太监混入了他的后宫,从此睡遍后宫佳丽,就连他的皇后冯润居然也沦为了他的玩物。高菩萨怎么死的不知道,但北魏最有作为的皇帝却头顶一片草原郁郁而终,时年三十三岁。

吕不韦将嫪毐以假太监的身份送到赵姬的身边,嫪毐便开始得势了。甚至想联合大王一起对付吕不韦,除此之外,被封为长信侯,与太后私生两子,并自称是秦王嬴政的“假父”。

三:为了生存,基本都是自愿净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时候传宗接代的思想深入骨髓。在这种思想的前提下,还能自愿被净身,丧失传后功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生存。但凡有一点办法的男人都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赵高是因为其母亲触犯刑法遭到处刑而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其兄弟皆如此。

魏忠贤早年是个混混,平日里以赌博为生,为了赌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全都典当‬了。最后走投无路,一块抹布一把刀 一咬牙亲自动手入宫当了太监。

李莲英兄弟四人,排行老二,他父亲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业游民。后来其叔父认其为子,其叔父去世以后,李莲英家被迫迁往北京。在北京李莲英父母亲做制皮工作,被称为“皮硝李”。此时李家的生活状况极为不好,故李莲英七岁入郑亲王端华府当太监。

由此可见“太监”大多都是苦命的穷人,当太监也是想找口饭吃。

当然做太监虽然辛苦,甚至高危。但起码能吃上饭。每月还能领些碎银补贴家用。

都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当了太监能见到高贵的人,相对身份地位也能提高。

“宰相门前三品官”,更何况皇宫的太监,谁不谁还真是惹不起。

所以太监基本都是自愿净身的,皇帝倒也没有逼迫。

侍卫不用净身有三方面原因,汇总成三个词不能、不敢、不用。

一:侍卫不能净身

荆轲刺秦的故事,其中一个细节很有趣,当荆轲拿着匕首追杀嬴政的时候,众人因为没有武器而手足无措帮不上忙,幸亏医官用药袋投击荆轲,为嬴政赢得时间拔出剑来反击。也许是受了这次行刺未遂事件的影响,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专门设了“卫尉”来统率近身护卫,守卫宫禁。

所以侍卫的职责就是保护皇宫和皇帝的安全,不说个个武功高强,至少也得身强力壮。如果给侍卫净了身,个个成了“软脚虾”,怎么保护皇帝的安全?

侍卫还要有气势,皇帝周围如果净是些娘娘腔,喊个口号都没震慑力。

影视剧里我们看到西厂东厂高手如云,都是骗人的。一对一单挑能打过侍卫的太监寥寥无几。同样的道理打不过太监的侍卫也是寥寥无几。

二:侍卫不敢净身

侍卫的出身一般都是贵二代+官二代+富二代。比如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朝位极人臣,当年也当过侍卫;与明珠分庭抗礼的索额图也是侍卫出身;著名的和珅,和大人也曾是乾隆的御前侍卫。总之,御前侍卫是天子近臣,受各方的瞩目,才学也能为皇帝所发现与赏识,前途不可限量!

当侍卫最重要的是出身要好,必须从“良家子”里精选。清代最严格,基本是满洲、蒙古王公的勋戚子弟和宗室子弟,汉人少之又少。出身勋贵家庭,根红苗正,那是基本条件,武功文采也要拿得出手。

给侍卫净身,那不是自掘坟墓吗?一大半朝中大臣的儿子被净了身那不是逼着造反吗?不但不敢净身,待遇还要优厚。

待遇优厚就不说了,升官也快。比如清朝的御前侍卫,除了享受顶戴花翎、穿黄马褂等特殊待遇外,升迁调补比其他人也要宽得多。一等侍卫可以直接补为副都统(正二品)。还可以改文职,直接进入政界核心。

三 justify;">皇宫明确的分为前朝和后宫,请注意,王公贵族和各级官员,包括侍卫只能在前朝活动,严禁进入后宫。如果私自进入后宫,这是大罪,弄不好会抄家灭门。侍卫们基本上都没有这个胆量。一旦与后宫嫔妃们扯上关系,被发现以后,不仅仅自己要被处死,家人肯定会被株连,甚至是株连九族。侍卫们都是集体行动,如果一个侍卫“突然失踪”其他的侍卫担心连坐,肯定会立刻报告。纵使后宫的妃子们天生丽质,侍卫们也不是特别地想进去,这并不奇怪。正如一个历史学家所说,进了后宫一个正常的爷们基本上就会变成人干。

后宫深闺,妃子与宫廷侍卫们接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皇帝为保证血脉更是严格到层层管理。侍卫也有自知之明,原则上不会出现问题,所以侍卫也不用净身。

总结:太监虽然出身卑微,但狠人居多。侍卫出身高贵多是养尊处优之辈。那么,事实就是太监霍乱后宫的几率远远高于侍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