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吉林省e窗通(东北习俗令人不解:全家同睡一个“炕”,小夫妻难道不尴尬吗)

吉林省e窗通(东北习俗令人不解:全家同睡一个“炕”,小夫妻难道不尴尬吗)

发布于:2024-03-13 21:10:01 来源:互联网

在东北都是一家祖孙三代睡一个炕?遇到新婚夫妇也是如此吗?一个东北的同学告诉我,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原因,遇到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夜时,他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办法,也许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继“南北干冷与湿冷”的认知偏差之后,东北的“火炕”也一直不被南方人理解,就如同不理解北方的干冷一样。

有去过东北旅游的人或许见到过类似的场景,每到冬天一家人都会挤在一个炕上休息,这种“同住一屋”的场景让许多南方人不理解,也着实感觉到不可思议。

这样挤在一起睡觉难道不觉得尴尬吗?先不说人多了能不能休息好,就单单是个人隐私问题也都很难保证,如果遇到新婚夫妇那就更尴尬了,难不成还要一起休息不成?

其实许多人对东北的“火炕”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片面性的了解往往是误会的根源!

以前我也这样认为,直到班上转来了一个来自东北的同学,在他的解释下我才明白,原来东北的“火炕”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在过去城市化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火炕几乎是东北家家户户的“标配”,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暖宝宝,给在东北居住的人提供了冬天的温暖,不止局限于东北,它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取暖设施,冬天来了可离不开它。

你只要来到东北,只要进入主人家的“卧室”,当家的的女主人或男主人肯定会招呼着你:“这大冷天的,赶快脱鞋上炕,炕头上热乎着呢!”

一句话竟显北方的热情好客,在寒冷的冬天也非常的温暖体贴,可如果是南方人,肯定对这样的方式及其不适应,因为就这样脱鞋爬到别人家“床头”的行为看起来非常的不礼貌,稍显尴尬!

更让南方人不理解的是,到了吃饭、休息时竟然也是一家人挤在炕头上,这炕头几乎集结了“客厅、餐厅、卧室”三者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活区间,尤其是晚上睡觉休息的时候,这个大家都不尴尬的吗?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你想的那样复杂,在东北一家子睡一个火炕也是有讲究的,我们这里的“一家子”并非指代一个“大家庭”,也并没有延伸到祖孙三代。

这里的“一家子”是指夫妻二人以及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一家人”睡在一个炕头上有什么能让人尴尬的呢?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在南方不也一样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休息的吗?

在家里也是按照“辈分”来划分休息区域的,并非大家所认为的都挤在一起,老人有单独的火炕可以休息,年轻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火炕,并不会和老年人住在一起。

就算是年轻人休息的火炕也是有讲究的,东北的火炕一般都很大,就休息来说每个人都有相对空余的场地,两个人睡觉的地方也是相对独立的,也都有各自的被褥,这与单独休息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家里的孩子一旦达到了成年,父母都会安排其另外的火炕休息,这些都是考虑得非常清楚且周到的,并非都是挤在一起休息,这一点大家可以打消顾虑了。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新婚夫妇”会不会也感到尴尬?

这个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答复——不会!

如果说之前是一个屋“不同的炕”,那新婚夫妇就是需完全撇离“这个家”了,简单来说新婚夫妇组建了一个小家庭,那么她这个小家庭就得从大家庭里分离出去,一般来说会在另外一个屋子重新砌一个炕,这是完完全全归属于新婚夫妇两个人的。

因此这也不存在什么尴尬不尴尬的,自己都有属于自己的火炕了,并不会与父母挤在一起,怎么可能会存在这些尴尬问题呢?两夫妻的个人隐私问题也能够得到保障。

在两人还没有孩子之前,这个火炕不会有其他人来使用,一旦两夫妻的孩子诞生之后,这个火炕就得与孩子们一起使用了,一直会到孩子成年,等孩子成家之后又会分离出去,一代又一代都是如此过来的。

所有的误会都是不了解

许多人不了解也就产生了误会!其误会的根源也在于一些“博人眼球”的视频。

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人不仅没有借助网络来宣传自己的家乡,相反为了吸引别人的目光竟弄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操作,类似东北火炕的介绍竟然变成了一家人都挤在一起。

网络的宣传速度是极快的,也是最能够让人曲解的,类似的情况还有东北饺子与东北大酱。

饺子是东北最热爱的食物之一,只要谈到吃饺子,不是节日就是有好事,可是有些人吃饺子不好好的吃,偏偏要把饺子全部倒到桌子上扒拉着吃,还美名其曰是东北吃饺子的传统,我问遍了认识的东北朋友,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所谓的传统到底是什么时候有的。

除此之外还有吃大酱的事儿,一些人拍视频一碗大酱放桌上,拿起“蔬菜”就开吃,无论是什么蔬菜只要有大酱都能够扒拉两口,还美名其曰在东北都是这样子吃饭,够大气、够豪爽!

这样也给其他不了解的人带来误会,甚至有人说东北只要有一碗大酱,绿化带都能够沾着吃了,这样的误会还少吗?还不是一些人故意的操作,实在让人失望透顶,好的不说竟弄这些让人曲解的事儿。

东北火炕的发展

东北火炕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战国时期,现在也发现了一些战国时期的火炕遗址,是古人为了取暖而发明的一种保暖设施,随着不断的改良,逐渐发展成为了现在火炕。

不过在西汉、战国时期这火炕还仅仅局限于东北的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原地区又是另外一种景象,往南方走,现如今的云贵、两广地区属于蛮荒,存在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居所与中原又有很大的区别,多以竹、木修建离地三尺的“悬空楼”以杜绝湿气。

而中原地区则以“凉席”作为主要休息场所,无论在哪里只要铺上一块席子就能够休息,无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是唐宋,使用席子都是比较普遍的事情,直到后来才逐渐变成悬空类的木床。

历史记载火炕大规模进入现在的中原以北地区并不算太早,是在满清入关之后才带过来的,在当时直接带动了黄河以北区域的火炕流行热度,而黄河以南则相对少很多,越往南方走越少,过了长江到了“蛮荒地区”就很少见了,其留下文化中心还是在黄河以北。

东北的火炕冷知识

1、在过去条件有限时,砌火炕多以“土坯(pi)”来制作,土坯制作麻烦且耗时耗力,一般条件不好的家庭是很难负担两个以上的火炕的,它需要家里人长时间修建而成。

2、在东北还有一种“连二炕”,这种炕目前应该也绝迹了,如果家庭条件不怎么好,这种开“东门”的连二炕就成为了一种新居住模式,两个火炕连在一起,中间使用木板等材料隔断开来,要是家里来了新媳妇,那么新婚夫妇两口子就住里面最西侧一间。

3、东北火炕的炕头都是拿给老年人睡的,老年人身体不如年轻人,加上冬天对老年人又非常的不友好,最暖和的炕头自然是需要留给老年人了,这也体现了尊老的孝道,如果你去东北,看见老年人有如此待遇,那证明这家人的年轻人都非常的有孝心。

4、南北炕与对面炕,这种情况也非常的少见,南北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家人住,分不同的火炕休息,两个火炕之间会有一层帘子遮挡,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特别少见的情况,那就是两家人共同使用一个屋子的“南北炕”,也叫对面炕,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两家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那感情自然没得说。

在什么情况下一家人会“挤在一起”休息?

1、家里条件有限:一般来说只要家里条件允许都不会挤在一起的,特别是家里有儿媳妇来了,这种情况都是重新在另外的屋子搭建新的火炕,可这样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办得到的,如果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重新搭建新屋子,那么就会在原来的屋子里重新砌一个火炕,也就是所谓的“南北炕”,中间悬挂着帘子遮挡。

2、临时做客:家里突然来了大量的客人,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火炕,这种情况通常只能将就着住一晚,外面天寒地冻的也不好找住处,主人家会根据亲属关系来分配位置,如果是没有亲戚关系的客人,一般会有男主人或女主人陪着在旁,划分休息场所,有独立的被褥子。

3、节约燃料:火炕取暖是需要烧柴的,如果家里没多少柴火,那可得要节约一点了,东北的冬天非常的漫长,这种居住模式也流传了千百年,如果不是必须分开住,那通常情况下都是“一家子”在一个炕头上休息的,这里的一家子也都是自己的孩子,一来孩子不抗冻,二来能够随时注意孩子的情况。

这是环境决定的,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人情,在内蒙大家都喜欢搭建蒙古包,休息也都是在一个蒙古包内,蒙古包也很大,根据划分的区域休息,各自也不会打扰到。

在往北方走,如在北极附近居住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居住的“冰屋”也类似如此,虽然没有火炕,但他们同样会使用“动物脂肪与青苔混合燃烧”在冰屋内取暖,为了节约燃料,一家人都是裹着兽皮挨着休息的。

在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下,这种取暖方式成为了当地的文化风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形成的认知也不一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你亲自去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时,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拓宽视野、拓宽认知,你会觉得原来当初可是真的误会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东北这种火炕也越来越少,大多也都集中在农村地区,就算在农村地区也都不是一家子挤在一起了。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已经不缺火炕了,以前是用土坯,现在直接用火砖砌,方便又快速,还没听说那家砌不起一个火炕的。

说在最后:

以前火炕的作用是为了取暖,现在的火炕正在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自从集体供暖之后,北方的冷就只存在于室外了,屋内的温度有暖气的原因,与夏天是差不离的。

以前在挤在一起取暖的火炕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屋子里都是温暖的,火炕烧柴取暖的日子也都一去不复返,现在你还看到挤在一起休息的,不是为了拍视频故意为之,就是家里突然来了大量客人将就一晚。

所以!或许以前是因为条件不允许,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当环境太恶劣时,尴尬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现在都是楼房了,哪里还会出现这种事情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