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帝国主义列强(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的租界是什么时候取消的)

帝国主义列强(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的租界是什么时候取消的)

发布于:2023-12-26 16:40:05 来源:互联网

租借和租借地类似,也有些区别。租借的地域不如租借地大,租借的所在区域也不如租借地重要。租借地地域面积比租借大许多,而且战略位置很重要,这是最大的区别。势力范围相对要更大一些。势力范围是一国在另一国的某一地区享有特殊的利益,对这一地区的大事小情的决断都有重要的影响。租借和租借地是一个国家内的某一地方或某一区域被他国所租借,在此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租借和租借地肯定属于势力范围了,但势力范围不全是租借或租借地。

租借和租借地名义上主权仍为所在国所拥有,按意思,租借国是该付给租金的。不过近代产生租借和祖籍地的国家多是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近代的租借和租借地,中国政府在租借区域内没有自己的行政机构,没有自己的军队,租借国在租借区域内有行政机构、警察法院甚至是军队,完全是个国中之国。租借国又何曾向中国支付过租借费用啊。中国的军政要员要进入租借和租借地不少是避难,而且需要租借国的批准甚至是发给护照,完全和出国是一个样子的。

在中国近代的租借地中,旅大租借地最大最特殊,对中国威胁最大。旅大租借地是清末旅大、威海卫、广州湾、香港新界和胶州湾5个租借地中面积最大的,租借时间(1898-1945)仅次于香港新界(1898-1997)。旅大租借地也是这几个租借地里人口最多的,1944年时候人口已达165万,而新界80年代的人口也没有达到这个数,只有130万多。旅大租借地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隔着渤海与山东半岛相望。旅大和威海卫都被西方租借后,渤海地区南北两侧就失去了安全掩护,中国北方也再难找到良好的军港。

旅大租借地陆地面积俄国时期为3200平方公里,水陆总面积达到7210平方公里,日本时代陆地面积为3462平方公里。俄国占领后改为关东州。1898-1905为俄国占据,之后直到1945为日本占领。日本占领旅大后,将其视作侵略整个东北的战略基地。在伪满成立后,旅大租借地被视为日本的本土。

虽然日本没有把统治东北的中心放在“关东州”,并不表明日本放弃了“关东州”,反而日本要把“关东州”从殖民地的角色变成日本的领土,1905 年日本从俄国手里接管了“关东州”的租借权,但日本一直想真正拥有“关东州”,于是,日本在 1915 年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了“二十一条”,将“关东州”租期延长 99 年。关于这个99年,日本的解释是另一种的,按惯例,应该是在原有25年基础上延长到99年,即从1898-1997,而日本的解释是在原有25年基础上再加99年,这样就成了124年。1932 年“满洲国”的成立使日本通过伪“满洲国”之手将“关东州”的主权交给日本政府,使中国脱离了对“关东州”的所有权。 日本在“关东州”设立关东州厅从而使之成为日本的一个“州”,在这之前日本在“关东州”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是“总督府”、 “都督府”、 “关东厅”,这些只是派出机关并不是永久性的地方政权。在 1933 年 5 月发行的月刊《大连时报》就称:“关东州虽仍然是租借地,日本和满洲国的关系,就像日满议定书所表示的那样是很紧密的。虽说日本同中国存在着租借关东州之事,但现在与当时相比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总之只是名义上租借而已,应当是看做是日本的领土这是明白无疑的。”“在住的日本人也应当有在母国安住的决心,在此营建第二故乡,就在这个关东州内,从作为侨民的中国人、满洲人那里进行榨取,以获得州内的繁荣和发展。…必须依据关东州是我们的母国的这一信念,作为开发的根据和出发点。…”故在此之后,日本出版的地图上,“关东州”被标以同日本本土一样的颜色,纳入日本的国土之中。

在大正7年(1918年)第一版共通法中,第一条是这么说的:

第一条 本法ニ於テ地域ト称スルハ内地、朝鲜、台湾又ハ关东州ヲ谓フ 前项ノ内地ニハ桦太ヲ包含ス

(第一条 本法中所谓地域者,指内地、朝鲜、台湾以及关东州。前项之内地中包括桦太。)

1918年当时,日本的统治范围包括日本列岛、萨哈林岛(桦太岛)南部、台湾、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南端(关东州)。对照上述条文便可知道,“内地”指的就是日本列岛和南桦太。后来,“外地”一词产生,代指“内地”之外的所有日本统治地区。

关东厅和关东军司令部都驻扎在旅大租借地(关东州)境内的旅顺,满铁总部在关东州境内的大连。从1905日俄战争后到1919年,关东州的军政大权都归属于关东都督府。1919年实行军民分治,关东厅成为民事机关,军队事务单独设立关东军。从此在满洲境内,日本拥有四大机构,归属于陆军的关东军、归属于外务省的驻奉天总领事馆、直属内阁的关东厅以及以公司面貌出现的满铁。旅顺口和大连都在关东州境内,而且是关东州的主体。旅顺口的军事性质很明显,旅顺是关东军日常司令部所在地,紧急情况下关东军司令部会移往奉天,一般情况下在旅顺。旅顺还停留有日本海军舰艇,归属于海军第2舰队,并有一个陆军的重炮兵大队。

关东州也曾经成为中国的一些军政人士的避难地,在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在日本的安排和支持下,就一直避难于关东州境内七个月。1926年7.18-7.21,张作霖也曾去关东州境内,答谢关东军、关东厅和满铁对其1925年郭松龄叛乱时候对其的支持。并会见了关东厅长官儿玉秀雄、关东军司令白川义则和满铁社长安广伴一郎等日本政要。

在近代中国的租借地,除了面积最大威胁最大的旅大关东州外,还有英国占领的威海卫和新界租借地,法国占领的广州湾租借地,德国占领的青岛租借地。这些都是在1898-1899年签约的。德国强占胶州湾青岛是为了在远东经营,俄国强占旅大是为了获得远东的不冻港,法国强占广州湾,是为了进一步侵略西南和保卫法属印度支那。英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不缺海军基地。之所以也跟着加入进来,最主要的原因除了不希望中国被其他列强瓜分外就是为了抑制俄法德。从世界格局看,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最大殖民帝国,俄国与英国在远东和世界问题上常有龌龊,德国已经崛起为世界强国,并要挑战大英帝国。出于遏制列强在华利益考虑,英国在法国租借广州湾之后,就强租新界以抑制法国,在俄国强租旅大后就强租威海卫,以遏制俄国和德国。租借地虽然明面上说主权还是中国的,但实际上就是国中之国。在日俄战争后,俄国失去了旅大控制权,中国就开始谋求收复威海卫租借地,但英国并不松口,起码要中国付出巨大代价才能收回。进入民国后,北洋政府一直竭尽全力的希望收回威海卫,但英国一直以遏制日本日益崛起的威胁和中国政局不稳为条件,始终没有达成妥协。直到1930年,国府基本收回威海卫。关于广州湾,一直等到二战结束,才得以收回。而青岛,原本是德国租借地,一战开始后,日本对德宣战,以英日同盟为借口,联合英国进攻青岛,又通过二十一条将青岛租借地纳入日本手中。当时日本北有旅大南有青岛,夹上辛丑条约赋予的特权,日本对渤海湾几乎形成了事实上的封锁包围,日本在华势力急剧膨胀。九国公约之后,日本在华势力略有衰弱,中国得以最终收回青岛租借地,不过也做出来了一定的妥协。对于当时的中国政府而言,要向完完全全的收回租借地,是很难的,毕竟没有实力,只能依靠外交斗争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民间的各种压力。所以只要能基本满足条件,就可以在适当的方面做出妥协,比如花钱赎回一些殖民者在租借地兴建的设施,必要时候也可以让殖民者暂时驻军等,这些都是没办法的无奈的产物。退一步进两步终归还是进了一步,这就是弱国的外交。

1898年列强先后在中国租借地盘以作海军基地,实际上一个租借地就是一个国中之国,进而可以对这个租借地所在的省份产生重大影响,这个省份就会成为某国的势力范围,某国在该省就会享有通商、关税、租赁等诸多特权。中国近代的租借地租给的都是英法俄德等一等强国,其实二等强国如意大利、葡萄牙、荷兰也都想插手。不过这些二等强国实力有限,距离中国很远,在远东没有依托,其远东的实力甚至整体国力与清政府相比都没有多少优势。而且英法俄德这些一等强国对二等强国也看不上眼,有时候甚至还要戏谑一番。意大利租借三门湾事件的失败就明确表明二等强国还不够资格进入中国的舞台。在当时以租借地名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里,有两个国家没有进来,那就是美国和日本。不是这两个国家发善心,而是没实力和没精力。美国当时正在忙着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对中国是干着急没办法,所以后来弄出个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是要求各国对华应该共同行动共同管理,任何一国不能独占,得到了各国不同程度的赞同。日本当时也想分一杯羹,但日本刚经历完甲午战争的惨胜,且实力有限,而且对台湾还没有完全消化,对朝鲜尚未全然控制,如果贸然卷入瓜分行列中,极有可能落的意大利的下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没有获得租借地,不过强迫清政府保证福建不租借给任何国家,实际上是要确保与台湾一海之隔的在福建的特殊权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