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512防灾减灾手抄报(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是什么)

512防灾减灾手抄报(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是什么)

发布于:2023-11-19 09:28:00 来源:互联网

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震减灾类:

受伤类型:

①机械性外伤。是人们被倒塌体及各种设备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员的95%~98,受伤部位有头面部伤、骨折。其中颅脑伤的早期死亡率很高,骨折发病率占全部损伤的55%~64%,软组织伤占12%~32%,其余为内脏和其他损伤。地震伤害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休克。这里再一次看到“瞬间抉择”中的首择是保护自身的头部是何等重要!

  ②埋压窒息伤。指人们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压身体或口鼻,从而发生窒息。在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中,能将整个人体埋在土中,虽无明显外伤,但可能窒息死亡。

  ③完全性饥饿。指因地震长时间被困于废墟隙中断水断食所致;恶劣的被埋环境造成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濒于死亡,被救后神志不清,全身衰竭,需有专门救护技术,否则往往在搬动时死亡。

  ④精神障碍。强烈地震和生死攸关的精神刺激出现的精神反应。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淡漠、失眠、迟钝、易怒、焦虑、不安等。

  ⑤其他尚有:淹溺、烧伤、冻伤等伤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