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兰溪市马涧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提档增速”

兰溪市马涧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提档增速”

发布于:2023-09-18 11:15:00 来源:综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兰溪市马涧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提档增速””,希望大家喜欢。

今年以来,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坚持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七大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乡村发展的底盘更稳、村级干部的底气更足,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盘活资产资源”发展模式

马涧镇鼓励村集体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礼堂、仓库等资产和山塘水库等资源,通过租赁、承包或入股形式参与经营,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姚塘下村将闲置多年的水库经过承包盘活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8万元;仁塘村的荒山通过出租盘活也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7.8万元。

图片1.png

“产业经营”发展模式

通过打造产业基地示范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具备条件的村结合本村村情,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以入股方式进行合作经营获利或以租赁形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马坞村通过创办优溢果马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农户闲置的宅基地,发展杨梅种植产业和深加工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接下来,优溢果将和溪兰山公司合作,由溪兰山公司包销优溢果生产的农产品。马坞村、红卫村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搭建杨梅大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8.5万元。

图片2.png

“土地流转”发展模式

村集体加强对耕地、山林、水面、山塘等自然资源的管理,规范出租、征用行为,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郑宅村将全村500多亩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给大户、农业企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村集体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余元。

图片3.png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鼓励具有地理优势、文化特色优势的村,把集体固定资产折价注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旅游项目经营收入中按一定比例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横木村策划丰富的垂钓活动,邀请知名垂钓博主前来指导,提高直播吸引力,扩大宣传,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与梅江镇聚仁村牵手成立了民宿联盟,两村以“互补”模式携手致富,共同完善旅游业态。村集体开办民宿、垂钓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0万元。该村还和抖音直播团队合作租用村办公楼通过“互联网+”模式,生产销售渔具,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图片4.png

“异地置业”发展模式

鼓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在当地发展受限的村在城区、集镇购置物业,通过物业租赁方式取得收入,所有经营收益全部按出资比例归村集体,变一次性收入为永久增收。源口村、大丘田村在市区购置营业房出租给经营企业,每年可增加经营性收入8万元。

图片6.png

“飞地抱团”发展模式

坚持系统思维、协同理念、市场观念,大力探索片区共建、抱团发展的产业模式,着力破解行政村单兵作战、势单力薄问题。马涧镇蒋坞等8个村筹资抱团在五丰村和蒋坞村搭建杨梅大棚60亩(其中8个帮促村共同投资540万元),再将搭建的杨梅大棚出租给梅户,预计每个村每年可增加3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输血”方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图片7.png

“入股分红”发展模式

鼓励村组干部、乡村能人开发利用耕地、山林、水面、矿产等资源,领办创办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等,发展富民产业和乡村经济,村级集体以土地、山场、水面等生产资源入股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养园村和乡贤合作发展林下经济种养殖建设项目总共投资约3600万元,主要是种植中草药和大棚杨梅,同时还设置土鸡散养区,配套建设自动化鸡舍、中草药混合饲料加工室、仓储房以及办公、生活等农业设施。该项目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0-4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80余人。

图片8.png

截止到今年8月底,全镇33个村,全部实现总收入30万元以上、集体经营收入1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14个村、100万以上的村6个村。经济发展“有钱办事”,增强活力“有人办事”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包俞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