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美籍华人近二十载海外寻南京大屠杀史证

美籍华人近二十载海外寻南京大屠杀史证

发布于:2023-05-10 08:4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美籍华人近二十载海外寻南京大屠杀史证”,希望大家喜欢。

美籍华人近二十载海外寻南京大屠杀史证

朱晓颖《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5月10日 第06 版)

拖着巨大的行李箱,美籍华人鲁照宁日前再次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行李箱中除了极少的衣物,剩下的空间被史料、书籍占满。

这是他近20年来第16次、累计往返航程近40万公里到此做的同一件事——捐赠。他向这里捐赠的史料累计达2300余件(套)。

“长期寻找史料、阅读史料、进入历史情境,对我来说是痛苦的。即便如此,我也会坚持。”鲁照宁说。

鲁照宁1964年生于南京,初中毕业前随家人移民美国,如今是纽约电力公司项目督查。

少小离家,乡音未改。家世出处,未曾敢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上,有我二爷爷鲁葆寅的名字。1937年南京沦陷后,二爷爷被日本兵开枪打死。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墓区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之英烈碑上镌刻的4296名英烈中,我的小姑奶奶鲁美音是唯一的女性。曾是空乘的她为营救机舱里的婴儿,不幸遭日机扫射身亡,年仅26岁,当时怀有身孕。家族中,还有4位亲人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死去。”说到此,鲁照宁陷入沉默。

读到张纯如英文著作TheRapeofNanking(《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在海外发行的《侨报》上看到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新闻报道,他内心的触动不断积攒,萌生了为家乡做些事的想法。

2004年,由中新社记者牵线搭桥,鲁照宁到访南京,见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任馆长朱成山,第一次向馆方捐赠了张纯如英文版书籍、一位日本人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书籍等。

回美国后,一有空闲,鲁照宁就通过网络搜索关键词,“打捞”有关线索。在网络平台遇到有价值的拍品,他就自费竞拍,有时连夜蹲守。攒够数量,他就攒假期、买机票,飞到南京捐赠。

刚开始,他只是单纯地买、捐。后来因大量阅读史料,他常在深夜避开熟睡中的家人,嚎啕痛哭。搜索、阅读、购买、捐赠,日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当地,鲁照宁过着“背负房贷、开普通车”的生活,用节衣缩食省下的费用购买拍品。

近20年来,鲁照宁在海外搜寻到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史料,不断增加日军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毫无保留也不计成本,只是发自内心地想做这件事。”他表示,计划将新征集到的史料再次捐给家乡,明年退休后,想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做义工。

“我不愤怒,愤怒只是情绪的表达。我也不仇恨,仇恨是一种最不可取的手段。我坚信,历史应该被公平地对待。”鲁照宁说,“只要我还活着,‘打捞’历史、寻找文物史料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来源:中新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