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HOPPING》卢浮宫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苇子作品展圆满落幕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ARTSHOPPING》卢浮宫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苇子作品展圆满落幕”,希望大家喜欢。2022《ARTSHOPPING》法国巴黎卢浮
2022-10-31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美术创作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希望大家喜欢。
美术创作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全面小康画卷)曹小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4日 第20 版)
版画《文化地图年年更新》,作者苏岩声、马亚平。
浙江杭州富阳区“富春山馆”,建筑设计王澍、陆文宇。
福建三明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彩云间”内景,建筑设计何崴等,摄影金伟琦。
湖北武汉光谷广场公共艺术《星河》,设计王中等。
北京地铁6号线北海北站壁画《北海揽胜》组画之《月中静心》《廊下琼华》,设计孙韬、田鲁、王长兴、李青。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让美的创造更富有活力。在城市和乡村的公共景观中,新颖的公共艺术、文创产品等,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美术馆、文化馆展厅中,近年来涌现的美术作品、设计产品,提升着人们的审美素养,引领着审美风尚。美,在田野、在社区、在生活。如何更好发挥美术的社会功用,滋养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既是新时代的美学课题,也是艺术创作的现实命题。一批美术工作者在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共同写下美的答卷。
邂逅诗意田园
乡村公共空间,是传承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场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公共空间治理成为重要抓手,许多设计乡土特色鲜明,亮点频现。
当下,不少地方邀请设计师,对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进行改造,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生态环境,使老村落焕发新生机,展现乡土之美。在浙江湖州安吉县山川乡,一片原本废弃的厂房在设计师的精心改造下,摇身一变成为乡村记忆馆,为村民和游客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乡村记忆馆没有进行过多装饰,而是就地取材,用村民造房剩余的红砖筑造墙体,用传统黄泥墙工艺修整墙面,地面用水泥做磨光处理,屋顶则保留了原始木屋架的结构美感,天窗不仅满足了采光需要,更将周边的山景引入建筑空间,使室内外空间和谐相融,成为人们阅读书刊、休闲娱乐、欣赏传统工艺的重要场所。在福建三明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一间破旧的杂物棚被设计师改造为现代水吧“彩云间”,窗板的一侧被漆成七彩,远远望去像是一抹升起的彩虹,为村庄带来灵动之美。
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成为许多村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手段。一些地方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的优势,探索推动非遗的保护与发展,使其融入当代生活。比如,四川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将传统竹编文化融入建筑、文化活动、文创产品,探索出一条乡村发展新路径。一些地方将美术融入大众生活,吸引群众参与创作,激活了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譬如,在有着50多年农民画创作历史的浙江衢州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色彩斑斓的农民画在民居墙壁上随处可见,使人仿佛徜徉于露天画廊。村子里,还有一家新颖现代的乡村美术馆,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农民画的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也可以带走别具一格的农民画衍生文创产品。
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各具特色的现代“山居图”正缓缓展开,田园风光与乡情乡愁交织,传承着历史古韵,散发着人文气息,闪耀着艺术之美。
绘就多彩新城
地铁里的艺术装置、社区里的口袋广场、历史街区中的艺术长廊……近年来,艺术不断为城市添彩,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彰显城市特色和品位,使城市宜业、宜居、宜乐、宜游。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运用不同手法创作的大型美术作品,在多角度诠释城市文化精神的同时,也扮靓空间,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规划,以打造“世界上最繁忙的美术馆”为目标。在这里,《一线一城》运用铜方砖串联起北京中轴线上的经典景观,让来往乘客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动态装置《时间之花》借鉴中国传统折扇形制,诗意地展现了各个时区的时间;动态装置《花语》,则让弹力纤维织物组成的花朵,根据日照变化和音乐律动从容绽放……一件件公共艺术作品,让机场成为连接大众生活、展现人文关怀、彰显文化自信的艺术空间。各具特色的地铁壁画等,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的一抹亮色。步入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南沙客运港站,海鸥造型的灯具、蓝色石材地面、宝船造型的艺术装置,使人仿佛来到海边,呼吸着海洋的味道;走进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内大南校区站,公共艺术《书山有路》深度契合站点周边浓厚的教育氛围,作品以呼和浩特大青山为灵感来源,让纸的质感与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相融,文化气息浓郁。在艺术助力下,一座座地铁站正成为城市文化窗口,展现着都市历史风貌与时代风采。
社区内外、街头巷尾,城市微更新持续推进,不少区域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在上海老城区,永嘉路309弄口袋广场成为周边居民活动、交流和休息的新空间。广场四周以钢木结构的敞廊环绕,地面以红色透水砖铺就,坐凳等采用浅色原木,廊柱则选用明亮的绿色。在密匝老旧的街区中,这里的气氛格外轻松自然、从容安逸,既是家门口的会客厅、孩子们的游乐园,又是露天展馆、艺术空间。在上海北翟路中环桥下,以粉色为主调的篮球场、桥柱彩绘以及旋转楼梯等,重塑“沉睡”的桥下空间,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和运动需求。
借助公共艺术和设计手段,城市空间在有机更新中不断绽放艺术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着城市形象的美学定位与文化品位。
传承中华美学
无论是乡村之美,还是城市之美,都离不开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的融合,离不开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结合。近年来的重大主题设计活动和展览,集中呈现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当代生活之美。
在各大主题设计活动中,无论是视觉形象塑造、空间场所设计,还是用品制造,都更加凸显中华美学旨趣。比如,即将召开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同心”的设计创意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火种灯的设计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火种台的设计创意则源于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鲜明的中国元素、浓厚的中国韵味,为盛大的冰雪之约增添了文化之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体育场馆,更以灵动优美的造型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一系列设计实践,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设计展中,大批优秀作品深刻反映着时代之变、生活之新。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已举办3届。纵览10年间的参展作品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正在重新发现传统、认识传统,并将其与当代生活进行创造性结合,以新设计彰显中国风格。一些设计师将传统手工艺引入当代服装设计,让经典更时尚;一些设计师从古代家具中汲取营养,让现代家具设计更富韵味;一些设计师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审美理念融入高铁等工业设计,使产品兼具艺术与科技之美……在人们的生活中,借助艺术创造,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人文与自然的对话悄然发生,营造出独特的美学意境,推动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期待更多专业人士“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以优秀的艺术作品、城乡景观、设计产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彰显时代风貌,让艺术之美、传统之美、精神之美遍及神州大地。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版式设计:赵偲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ARTSHOPPING》卢浮宫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苇子作品展圆满落幕”,希望大家喜欢。2022《ARTSHOPPING》法国巴黎卢浮
2022-10-31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薛银明获得第六届“盛世东方·墨儒杯”全国书画大赛决赛前三甲”,希望大家喜欢。为期一个多月的2022年第六届...
2022-08-08
热门文章
中国两会备受世界瞩目对非洲国家意义非凡
北京"幼升小"乱象:中间人明码标价称十几万能上重点
紫禁城内唯一西洋楼启动修缮曾存大量珍宝和秘笈
2022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著名画家杨兴雅
英王室小兄妹萌照蹿红网络凯特王妃亲自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