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华北明珠”风采重现

“华北明珠”风采重现

发布于:2021-11-30 09:2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华北明珠”风采重现”,希望大家喜欢。

经过四年多系统性生态治理,记忆中的白洋淀渐渐回来了——“华北明珠”风采重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30日 第12 版)

白洋淀区域内的邵庄子村天蓝水碧,风景如画。沈正华摄(人民图片)

船只行驶在白洋淀内。

工人在白洋淀望月岛污水净化项目现场清理水面杂物。

工人在雄安新区藻苲淀退耕还淀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区内清理杂草。

一艘打捞船在白洋淀景区内清理漂浮物。

白洋淀风光。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360平方公里的淀区内,有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

在淀区许多老人的记忆中,白洋淀水质清澈,口渴了捧起来就能喝,家里做饭也是用淀里的水。但随着机械船增多、上游企业排污、淀区百姓生活污水直排等,白洋淀水质不断恶化。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为白洋淀的环境改善带来了机遇。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因坐拥白洋淀而具有天然生态优势。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也成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命题。严格管控外源污染、加强内源治理、推进淀区及周边污染整治……一度污染严重的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4年多来,白洋淀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不少当地百姓说,儿时记忆中的白洋淀渐渐回来了。

国务院关于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淀区整体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2020年的Ⅳ类,淀心区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今年上半年,白洋淀8个国考点位、4条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

本版照片除标注外均为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