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到2025年,北京将建成50个韧性社区

到2025年,北京将建成50个韧性社区

发布于:2021-11-17 09:2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到2025年,北京将建成50个韧性社区”,希望大家喜欢。

到2025年,北京将建成50个韧性社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17日 第12 版)

本报北京电(记者王昊男)近日,北京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统筹拓展城市空间韧性、有效强化城市工程韧性、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韧性和积极培育城市社会韧性等4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明确提出到2025年,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到2035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抗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

“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针对城市安全发展的方方面面,北京市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包括逐步将各类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适宜场所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灭火设施建设,争取5年内消除存量高层建筑使用可燃外墙外保温材料导致的火灾隐患;发挥生态空间的雨洪调蓄、自我净化作用,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高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比重;到2035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在公共卫生领域,《意见》从多个维度作出明确要求。在预警方面,提出构建城市感知体系,健全生物安全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监测预警网络,统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店等防疫哨点建设管理。在救治方面,提出合理布局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加强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传染性疾病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完善分级分层分流救治和有关医疗机构应急腾空机制等。在空间方面,提出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社会化储备机制等。此外,《意见》还提出要提高社会动员和秩序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市应急志愿者数量力争达到常住人口的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