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谭炜嘉善觉先生与“融创中国-融智课堂”分享环境建筑家装哲学

谭炜嘉善觉先生与“融创中国-融智课堂”分享环境建筑家装哲学

发布于:2017-11-09 12:07:00 来源:综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谭炜嘉善觉先生与“融创中国-融智课堂”分享环境建筑家装哲学”,希望大家喜欢。

每一座建筑都是哲学理念的化身

近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谭炜嘉博士 善觉先生 受邀走进“融创中国-融智课堂”与融创的朋友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中国传统建筑学与家装哲学艺术的分享与交流,课程的主线从几千年前的部落氏建筑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现代中式建筑,并从“儒道释”传统文化中详细分析了古现代建筑学的“中庸”、“合一”、“圆满”的哲学思想。

精要分享

前言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构成中国文化的要素很多,但是衣、食、住、行是其基础与核心。在这几个门类之中,今天我们依然在讨论“住”的元素。我们重点要研究的是中国式建筑,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建筑装饰,伴随着这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很多新盖的建筑又重新回到了新中式的建筑风格,了解中国古典建筑,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哲学,作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自然科学、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美学、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从《周礼.考工记》到后来的《鲁班经》以及宋代的《营造法式》等著作无一不是古人对建筑智慧的洁晶。

儒、道、释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儒、道、释文化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建筑背后的哲学与法则亦不能脱离儒、道、释的思想精髓。中国古代建筑的外在形式大多得自孔孟之道的儒家与中国佛家的禅宗哲学,而内部空间架构则得自老庄之道的道家较多。以古建筑的宫殿与住宅为例,紫禁城主要的建筑中,大殿名称为“太和”、“中和”、“保和”,两翼的建筑名称为“体仁”、“弘义”,都跟伦理宗教有关系。北京西郊的园林,颐和园表现的是颐与和的相互融合,把《易经》中“颐卦”的智慧和《中庸》里面“致中和”的哲学思想在建筑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圆明园表现的是佛家的“圆满”。只可惜当时清政府无能,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掠夺走无数珍宝却因搬不走园里的建筑物而一把火烧了它,我们的国宝式建筑就此毁于一旦,现在我们哪怕通过复原当时圆明园的3D实景图,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得到当时这些建筑群是多么的气势磅礴。而紫禁城其布局以中轴做左右对称,中为主,旁为从,左昭右穆,主从尊卑序位分明,体现儒家人伦之序。中国人的建筑思维首先讲究“居正”,居正才能表现出善来,行为和建筑都要表现出“正”来。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国儒家的这种善的最高境界,就是跟圣人思想,结合统一,达到仁的境界,中庸的境界。

建筑物之外的庭院路径则依环境形式而变通,所谓“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从小而大,从近而远,渐层式的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合乎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中国建筑非常讲究阴阳观念。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都知道“向阳花木早逢春”的道理。中国古典建筑当中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自然养生理念,所以大部分建筑都是坐北朝南而建的。“居处就其和,劳佚居其中,寒暖无失适,饥饱无过平”。这就基本上对中国建筑下了一个定义。

中国建筑还讲究圆润、圆满。因为中和的最高境界就是圆满,所以中国古建筑经常有一种理想化的建筑——辟雍。辟是一种玉,雍就是圆和、圆满,也是中和的意思。圆而中,中而和,所以辟雍是中国建筑借鉴佛家哲学的一种最高典范。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形与势、美与巧——智慧的体现。长城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借山势而建,如一条苍龙蜿蜒万里,把整个中国的山川都纳入其中,给人的感觉就是建筑与天地山川的契合。欣赏古建筑的美,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的建筑艺术观念最强调的不是“美”,而是“巧”,气势磅礴、巧夺天工,小巧玲珑,鬼斧神工,独具匠心是中国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哲学与建筑的完美统一就是“天人合德”

《周易•文言传》里说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国的儒、道、释哲学文化就是精神世界最高的“道”,而中国的建筑学就是物质世界最能体现“道”的“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