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笔绘30年丝路情怀

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笔绘30年丝路情怀

发布于:2016-11-19 08:4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笔绘30年丝路情怀”,希望大家喜欢。

从写实到写意:

杨晓阳笔绘30年丝路情怀

胡立辉

“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30年来首次举办个展。

此次展览展出其30年来关于丝绸之路题材的作品350件,包括速写/写生260件、主题创作20件、重彩画30件、水墨画40件。其中速写作品数量最多,有近些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非和希腊的写生作品,还有今年年初在印度创作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杨晓阳2016年最新创作的31米长、3.5米高的水墨长卷《社火》。这件作品是他历时一年半创作完成,描绘了甘肃传统社火的盛况。整幅作品不施彩,全以墨色表现,场面宏大,烘托出节日的热闹感。

杨晓阳出生在西安,那里正是汉唐古都和丝路的起点。在他的感情深处,始终流淌着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他多年的写生考察,始终不离丝绸之路的主线。30年前,杨晓阳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达新疆,大量考察、写生、记录,感受丝路沿途的今昔,创作了大量表现丝路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作品。此后多年,丝绸之路沿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美术理论家张晓凌表示,丝绸之路对其他艺术家而言,只是一段文明传奇或令人神往的题材,对杨晓阳却是全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这次展览不仅题材和丝绸之路相关,精神上的契合表现得更加突出。作品横跨了30年,不是时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才开始的应景之作,它包含了30年的积累。”

多年来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杨晓阳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论思考自成体系。从“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到“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从“器道并重、一人一品”到“形、神、道、教、无”的“五字箴言”和“题材模糊化、意义多元化、章法多维化、用笔书写化、造型意象化”的“五化”创作方式,其对于当代美术创作的理论构建具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对杨晓阳自身而言,持续于丝绸之路题材深耕拓展的过程中,他的绘画技法也从对中国传统的继承转为中西结合,从写实转向了写意。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认为,杨晓阳从写实到写意的展览和他不遗余力提倡的写意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画克服阻碍前进的弊端、明确方向,是有益的。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19日 第 08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