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洋人在北京:荷兰摄影师的影像北京

洋人在北京:荷兰摄影师的影像北京

发布于:2014-06-10 08:26: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洋人在北京:荷兰摄影师的影像北京”,希望大家喜欢。

鲁晓钰陆丽娜魏文秀

鲁小本,荷兰籍摄影师。身高2米,30岁。在北京生活7年。

他花7年时间收集、整理和编撰的The Chinese Photobook(《中国画册史》)计划于明年出版,向外国朋友展示中国的影像历史。

2006年,鲁小本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完成他的摄影习作。

他把一个个空瓶放在北京的街头,等着路过的人将瓶子捡起。然后“咔嚓”,拍下捡瓶子的瞬间。照片的背景不停变换着,从城市的工地到商圈,从公园到河滩……不变的是远远旁观的拍摄视角,还有照片主人公弯腰捡瓶子的动作。

你会看到一个略带腼腆的外国人,举着相机拍完就走,并不和自己的拍摄对象交流。在北京,他选择用一个空瓶子将自己脑海中的摄影理念和中国联系起来。

鲁小本说:“我选择记录极端之外的中间部分,一些平凡的中间色调。这部分才是社会的最大多数,却很少有人关注。”

2007年,这些照片集结而成的《空瓶子》获得了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的最佳书籍奖。在这个诞生摄影术的国度,在梵高创作令人炫目的《向日葵》的地方,鲁小本的大胆尝试得到了肯定。当代摄影大师马丁·帕尔评论说:“他的作品不仅仅反映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事实上他(摄影实验)所创造的这一瞬间使拍摄成为一种可能。”

也正是这次短暂的接触和逗留,让他觉得北京是一个令他感觉“舒服”的城市。2007年。鲁小本最终决定来北京发展。他希望更多的外国人通过他的视线,穿透包裹着偏见的硬壳,触摸中国真实的内核。在与马丁·帕尔商量之后,他们打算共同出版一本关于中国摄影画册历史集册。马丁提供资金,鲁小本负责收集画册。

7年来,鲁小本搜集了约600本摄影画册,花费近200万元人民币。此后,他们精选其中230本画册,为其拍照,然后集结成册,描画出中国近150年摄影历史的轮廓。

鲁小本说,自己像“瘾君子”一样在网上“扫描”各类画册,根本停不下来。耗费三四个小时寻找好画册,已是平常。他还跑去潘家园的古玩城和旧货市场淘宝。“因为是那里的常客,老板都认识我,所以我花比较少的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书。”

鲁小本向笔者展示了他淘到的一件“宝物”——一套名片大小的画册。这套淡蓝色封面的画册名为《接球》,图文并茂地讲解了足球基本技术,由人民体育出版社1974年出版。

今年夏天,鲁小本将带着这本The Chinese Photobook参加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明年春天,这套画册也将在北京798艺术区与国内的朋友见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10日 第 05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