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拍品遭遇打假:艺术品鉴定为何常陷罗生门

拍品遭遇打假:艺术品鉴定为何常陷罗生门

发布于:2013-08-28 15:10:00 来源:北京商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北京商报的“拍品遭遇打假:艺术品鉴定为何常陷罗生门”,希望大家喜欢。

原标题:当拍品遭遇作者打假:艺术品鉴定为何常陷罗生门

去年底,三张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拍出的胡建成作品,却在大半年后遭遇作者本人的网络“打假”,事件持续发酵至今。

这场风波缘起于近期艺术类网站“雅昌艺术网”推出的艺术家认证板块。该板块的核心是艺术家就各拍卖企业的上拍作品进行鉴定,并将意见直接公布在网上。根据图片信息和作品名称判断,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教授的胡建成认为北京保利拍卖拍出的《风景》、《海上升明月》、《海景》均不是其所创作。以此,拍得三张作品的藏家向北京保利拍卖出具《要求退款函》和《拒绝付款要求》。

三件看似平常的拍品,到底是真是假?艺术品真伪鉴定到底谁说了算?对此,拍卖方、委托方、艺术家以及作为信息披露平台的“艺术品认证系统”之间均纠结不已。

@徐子林不加V: 一个画家,仅仅因为作品信息披露的错误,并只根据作品照片就“确定”其真伪! 创作者并不拥有第一鉴定权,作者及其家属的鉴定行为仅作为参考而已。

@Eliam乖瘦:图片认证色差难免,拍卖行也会有更改作品名的现象,各持其说都没有错,希望风波快点平息吧。

@胡雯珺hwj:请规范一系列的拍卖程序及制度,尊重艺术家和藏家的权利,保证良好的拍卖环境。

@Bonnardbonnard:怎么看都不像赝品,似乎仅仅是数码照片输出或拍摄的效果差异,拿“名称”说事,理由不充分。

@有风的日子:名字有时是不一样的,包括靳尚谊等国内名家,他们很多同一作品名称都有不同版本!有时他们自己出的画册里面的名字都和之前的名字有出入!喜欢看画册的人都会很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的!这其实不能代表就是赝品!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