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于:2024-03-06 12:10:01 来源:互联网

《扁鹊见蔡桓公》是则寓言故事,出自于《韩非子/喻老》,年轻时就读,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现象至今还烙在脑里,其原文还能背诵: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这寓言故事是很迪人深醒的。任何祸患都象疾病一样,起于微小。只有不讳疾忌医,防微杜渐,才能消除祸患。《黄帝内经》就强调:医未病,治未乱。为人处事要明智不自以为是,不骄不自大,更要有安居思危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学会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知道有备无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个人灾难,也会引发社会动乱危机,人可等闲视之。对于疾病祸患不可忽略轻视,要做于细,及早求治,切莫讳疾忌医。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要吃得苦药,听得逆言才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