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兰亭集序书法大图(如果找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和兰亭序真迹,谁的价值更高)

兰亭集序书法大图(如果找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和兰亭序真迹,谁的价值更高)

发布于:2024-02-19 10:22:01 来源:互联网

传国玉玺和兰亭序都是极好的宝贝,但要说哪个价值更高,其实显而易见,我来详细解释一下。

兰亭序

《兰亭序》为王羲之奠定了书圣的地位。在历史上,兰亭序被所有爱好书法的帝王所推崇,这种现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世民就是其中最狂热的一位,王羲之一跃成为书法界的至尊,李世民也有很大功劳。

在南朝时期,王羲之的名气不算太大,其子王献之的名气曾一度盖过父亲王羲之,那时候的兰亭序还处于明珠蒙尘的尴尬阶段。到了贞观时期,李世民痴迷二王的书法,皇帝喜欢,那天下必然出现搜王书的高潮。唐太宗几乎将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收集全了,唯独兰亭序不见踪影,在房玄龄的密谋下,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嫡孙僧智永的弟子辩才处偷出兰亭序,朝廷给了绢三千匹、粮三千石的补偿,就这么半抢半偷的把兰亭序送到了唐太宗的手中。兰亭序不但文笔精妙,而且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让唐太宗喜爱至极,把玩研究十几年,最后将兰陵序带入昭陵。

帝王推崇下,兰亭序成为王羲之的绝对代表作,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到了宋朝,宋高宗、宋徽宗继续抬高《兰亭序》的地位,经过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兰亭序的真迹已不知所踪,甚至摹本都毁去大半,赵构曾命人到处索求摹本,唐代书法大家虞世南、欧阳询的《兰亭序》摹本在那时已经是珍贵至极,千金不可求。到了清代,康熙和乾隆将《兰亭序》又拔高了一个地位,不但精心临摹,更御书题碑。至此,经过十几位帝王的推崇,兰亭序在书法界已然成为无敌,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的圣人。

王羲之的真迹无一存世,如果从拍卖角度上来展现价值的话,可以简单类比一下。唐代王羲之的平安帖摹本被上海的大藏家刘益谦花了3个多亿买下,平均每个字值750万元,唐代的摹本已是国宝级。而兰亭序真迹是王羲之一生最为得意之作,王羲之书写时兴致高涨,状态奇佳,光其中的“之”字就用了二十多种写法,巅峰之作连王羲之本人都无法复制。按照一个字750万算,兰亭序有324个字,总和为24.3亿,然而这只是《兰亭序》摹本的价格,如果真迹至少翻上十倍,几百亿都是可以的。

传国玉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磨和璧作之,玉玺方圆四寸,上纽缠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传国玉玺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和氏璧所制,颜色是翠绿色,另一个是蓝田玉所制,颜色是白色。相传秦始皇游洞庭湖,突然妖风大作,始皇帝为镇河妖,将和氏璧款传国玉玺投入湖中,然后为保国家传承,又用蓝田玉做了第二个传国玉玺。

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谁得到,就表示受命于天,失去了则象征气数已尽。所以传国玉玺是皇帝荣登大位的标配,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会被世人讥笑为白版皇帝,虽然天下还是自己的,但显得非常没面子。元明清三朝均没有传国玉玺,朱元璋三大憾事之一就是“少传国之玺”,而乾隆则弄出1800多枚玉玺,刻上自己的诗词彰显功绩。

那么传国玉玺的价值几何呢?先说其原材料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秦王用十五城换和氏璧,虽然秦王假意但也能凸显和氏璧的价值,可谓价值连城。三国之中曾有这么一段话:宋之结绿, 楚之和璞, 价越万金, 贵重都城, 有称畴昔, 流声将来,是以垂棘出晋, 虞、虢双 禽,和璧入秦, 相如抗节。意思是和氏璧价值万金,万斤黄金×250克/古斤=2,500,000克黄金,一克黄金现价500元,这么核算下来总价为12.5亿元。其实古代是没有那么多黄金的,一般用黄铜来代替,所以用万金来形容和氏璧的价值就等同于无价之宝。至于现代拍卖的皇家玉玺,虽然价格也不菲,比如乾隆的“御笔之宝”玺在法国巴黎拍卖行拍下1.52亿的价格,但仍与和氏璧无法比。

传国玉玺的原材料就已经是无价了,而其真正的价值是代表国之正统,中华的象征,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将华夏大一统,他手中的传国玉玺被刻上中华的烙印,在2000多年里,传国玉玺在各代的皇帝手中流转,被皇帝视为国之重器,如果让李二从传国玉玺与兰亭序中选一件的话,必然会选择玉玺。

兰亭序只能代表书法界的艺术成就,而传国玉玺是华夏的标志,书法帖子怎能与整个中华相比?烛火之光岂能与浩月争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