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初三物理能的知识点有哪些?该如何学习)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初三物理能的知识点有哪些?该如何学习)

发布于:2024-02-17 19:22:08 来源:互联网

1、速度V(m/S)v=S/t ; S : 路程 ; t : 时间(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

2、重力G(N)G=mg; m : 质量 ; g : 9.8N/kg或者10N/kg

3、密度ρ(kg/m3)ρ=m/Vm: 质量 ;V : 体积

4、合力F合(N)方向相同: F合=F1+F2 ;方向相反 :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5、浮力F浮(N)F浮=G物—G视 ; G视 : 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 G排 : 排开液体的重力 ; m排 : 排开液体的质量 ; ρ液 : 液体的密度 ; V排 : 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6、压强p(Pa)P=F/S; F : 压力/S : 受力面积(适用于固、液、气;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液体压强p(Pa)P=ρgh; ρ : 液体的密度h :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 F1 : 动力 ; L1 : 动力臂 ; F2 : 阻力 ; L2 : 阻力臂

8、定滑轮F=G物,S=h; F :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 : 物体的重力,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 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 S=2h ; G物 : 物体的重力 ; G轮 : 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n ; S=nh ; n : 承担物重的段数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8、功W=FS=Pt; 1J = 1Nm = 1Ws

9、功率P=W/t=F*v(匀速直线); 1KW=10^3W,1MW=10^3KW

10、有用功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11、机械功W(J)W=FS; F : 力 ; S :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有用功 : W有 ; 总功 : W总 ; W有=G物*h ; W总=Fs ;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12、机械效率η= W有用 / W总=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13、热量Q(J)Q=cm△t; c : 物质的比热容m : 质量;△t : 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 ; m : 质量,q : 热值

14、串联电路 ;电流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Ω)R=R1+R2+……

15、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V)U=U1=U2=……

电阻1/R(Ω)=1/R1+1/R2

16、欧姆定律I=U/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7、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I=Q/t;I : 电流强度,单位是安培 A;q : 电荷量,单位是库仑 C;t : 时间

18、焦耳定律 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

19、电功定义式—W=UIt=Pt(普适)导出式—W=I2Rt;(串)W=(U2/R)t;(并) (1)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通常都采用国际单位。(2)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还需其物理意义。(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4)会灵活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20、电功率定义式——P=W/ t=UI (普适)导出式——P=I2R;(串) P=U2/R;(并)

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

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八、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