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重症患者清零的背后

重症患者清零的背后

发布于:2020-03-31 10:3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重症患者清零的背后”,希望大家喜欢。

采取“多兵种集团军”作战方式,黑龙江——

重症患者清零的背后

本报记者 方 圆

图为一名患者(左二)出院前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徐 旭摄

3月26日,随着最后4名患者结束医学观察,顺利出院,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清舱。

“再见,希望在别处见。”在医院门前,目送曾经重症卧床而今健康平安的患者,医生杨威的内心很不平静。从救治中心成立的第一天开始,他和500多名医护人员携手作战,成功救治了61名重症患者。这座因疫情而建立的生命方舟,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谢幕。

重症患者,集中救治

时针拨回到一个多月之前。彼时,随着确诊数字不断增长,黑龙江疫情不容乐观。事实摆在那里:地处高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老年病人多,不少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省内医疗水平差距较大……如何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答案是集中救治。

2月1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到命令,将医院群力院区作为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集中收治全省危重症患者。当晚,医院立即启动改造工程,调配精锐医务力量。硬件软件全配齐,一切只用了20小时。2月12日晚,改造完成一小时后,中心便收治了6名省内其他地市的重症患者。

“刚得知重症要到我们医院集中救治的消息,我和同事并没有什么恐惧,而是感到很振奋,因为我们医院科室能力很强,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疫情面前,大家都觉得有责任,也有能力进行救治。”杨威是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2003年高考选专业时,正值“非典”肆虐,他毅然选择了临床医学,此后8年,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一路读到重症医学博士。一位叫伍连德的人对他影响至深。

110年前,医学博士伍连德扑灭了在东北肆虐的肺部病变鼠疫,并创办了哈尔滨医科大学。自此,“赤诚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全省90%的重症患者,平均年龄60岁以上,压力当然大。可没人退缩,自然做出迎难而上的选择,不得不说,这是精神的力量。和同事们一样,我的精神力量也来自这种传承。”杨威说。

“疫情面前,用伍连德精神培养出来的哈医大人决不掉链子。我们遵循中央确定的‘四个集中’救治原则,与4个地市协同承担了省内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任务。如今,重症患者已清零,任务圆满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介绍,疫情期间,哈医大重症、感染和呼吸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专家组,指导省内多家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同时积极调动哈医大的王牌专业之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家,参与省卫健委组织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分层治疗,科学施策

“特殊时期,平时的常规操作,很可能成为危险性极高的困难操作。疫情期间的工作强度、难度都是平时的至少5倍。”面对疫情中的复杂情况,不少医生倍感压力。

办法总比困难多。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提出实行分层治疗、科学施策的救治方案,设立重症1区、2区,过渡病房和留观病房,为患者进行科学精准的治疗和检查。“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我们可以通过密切监测,为患者提供支持性的治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精准施策,提高自身免疫力,帮助患者撑过最艰难的时期。”于凯江说。

集中救治过程中,于凯江每天都会和各学科专家进行MDT多学科会诊,研讨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历,根据不同病情因人施策。在这里的每一秒,都是与生死竞速;每位患者从病危到康复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一位患者突发大面积脑梗死,半小时内,神经外科专家进行了三级防护下开颅手术,患者重获新生。

一位86岁患者突发快速房颤,心室率每分钟200多次,血压直降,医生立刻进行多学科MDT会诊,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渡过难关。

一位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现象,救治中心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又称“人工肺”)进行治疗,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坚专家组组长杨宝峰介绍,根据省内重症患者基础性疾病多等地域特点,治疗团队不断探索、创新,采取“多兵种集团军”作战方式,把最强的医疗力量集聚起来,综合采用氢氧气雾化机、重症血浆置换、中西医结合、合理使用黏痰溶解剂、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手段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在生命的悬崖边,医护人员们用精湛医术、敬业精神将患者一个个“拽”了回来。值得庆幸的是,这里的“白衣战士”实现了零感染。

给心灵穿上“防护服”

“请看着我的双眼,保持眼光对视,和我描述一下您感觉最舒适的画面……”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于蕴淼正在线上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屏幕这一头,是在救治中心接受治疗的一名大四学生。毕业在即却只能在病房隔离,这名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情绪。经过一小时的专业治疗,他的焦虑得到明显缓解,卸下心理上的“包袱”安心接受治疗,不久后便康复出院了。

“能够主动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是少数,大部分患者不会认识到自己有心理上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前线医护人员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潜在问题。比如患者失眠、厌食、情绪化,这些都需要特别关注。”于蕴淼是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在进行对患者的心理救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很多人会担忧、惶恐,甚至焦虑、有抑郁倾向。为此,我们在哈医大心理专家团队的基础上,与全省100多名精神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学志愿工作者共同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艳杰介绍,“心理问题存在长期潜在的风险,越到后期越不能掉以轻心,对于一些情况严重的患者,我们会进行持续性跟踪关注,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社会和谐稳定负责。”

疫情期间,杨艳杰带领团队开展了重症患者及过渡病房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同时为一线ICU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并培训部分医护人员掌握患者基本心理关怀方法。

“患者有时出现心动过速现象,检查后发现一方面是病毒造成心功能受损,另一方面是过于焦虑紧张、恐惧造成的躯体症状表现。有一次患者因为害怕开始哭,我就站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了些鼓励和安慰的话,他很快就放松下来。”杨威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3月31日 第 09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 重症患者清零的背后

    重症患者清零的背后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重症患者清零的背后”,希望大家喜欢。采取“多兵种集团军”作战方式,黑龙江——重症患者...

    2020-03-31

  • 为中医药发展厚植文化土壤

    为中医药发展厚植文化土壤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为中医药发展厚植文化土壤”,希望大家喜欢。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发布——为中医药...

    2023-04-25

  • 蝉花虫草实现人工繁育重新定义亚健康

    蝉花虫草实现人工繁育重新定义亚健康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蝉花虫草实现人工繁育重新定义亚健康”,希望大家喜欢。 近日,央视多个频道播出了一种叫做蝉花虫草的...

    2019-03-11

  • 速效救心丸可增强外泌体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速效救心丸可增强外泌体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速效救心丸可增强外泌体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希望大家喜欢。 2018年6月3日,为期4天的第十二届东方心...

    2018-06-22

  • 洗鼻洗不对,鼻子越洗越废!

    洗鼻洗不对,鼻子越洗越废!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洗鼻洗不对,鼻子越洗越废!”,希望大家喜欢。用盐水洗鼻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调配...

    2020-12-09

  • 国产美妆爆款是怎么炼成的?

    国产美妆爆款是怎么炼成的?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未知的“国产美妆爆款是怎么炼成的?”,希望大家喜欢。中草药护肤品打入欧洲市场,“大牌平替”彩妆受到国人追捧国产...

    2020-07-03

  • 医科总部基地应邀出席四川省健康产业商会成立大会

    医科总部基地应邀出席四川省健康产业商会成立大会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医科总部基地应邀出席四川省健康产业商会成立大会”,希望大家喜欢。 2014年12月26日,四川省健康产业商会成...

    2014-12-31

  • 一根好人参是如何得来的?

    一根好人参是如何得来的?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一根好人参是如何得来的?”,希望大家喜欢。“东北三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三种土特产...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