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文化是民族舞剧的立身之本——舞剧《醒·狮》的启示

文化是民族舞剧的立身之本——舞剧《醒·狮》的启示

发布于:2019-02-28 07:5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文化是民族舞剧的立身之本——舞剧《醒·狮》的启示”,希望大家喜欢。

文化是民族舞剧的立身之本

——舞剧《醒·狮》的启示

周飞亚

近日,由广州歌剧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广州大剧院再次上演,并与剧院运营方中演院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即将开启2019年的全国巡演。

这部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三元里抗英为历史背景、以国家级非遗岭南醒狮为核心元素的作品,在2018年12月刚刚斩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更难得的是,该剧甫一问世就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甚至“未演先热”,首次公演时门票迅速卖光;今年春节期间,广州的不少商铺装点店面选择了醒狮主题,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部作品还被打造成大IP,同名纪录片口碑不错,文创产品销售火爆,同名漫画入围被誉为“动漫界奥斯卡”的金龙奖,获得了最佳动漫品牌奖——这也在文艺界开了先河。

众所周知,舞剧由于表演性大于叙事性,比起戏曲、话剧、音乐剧等艺术门类而言,欣赏门槛更高,大众关注度相对较低。从各大剧院的上座率来看,舞剧的市场空间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醒·狮》走红,令人惊喜地看到舞剧未来的更多可能性。其成功经验,应当能给民族舞剧创作带来一些启示。

一是在题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观众情感和市场需求。

《醒·狮》融入了功夫与民俗这类大众喜闻乐见的创作元素。醒狮也叫南狮,是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民俗活动,不仅在岭南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在全国范围内也广为人知。上世纪90年代一部特别有名的香港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就是以此为主题。

舞剧将南拳马步以及南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动作技巧汇入舞蹈语言,颠覆了舞剧通常偏于柔美的艺术气质,充满力量感的阳刚之美,令观众大呼过瘾,称其为“最燃舞剧”。

《醒·狮》的故事能够唤起民族情感。醒狮之“醒”,原是指醒目、威风,在作品中又被赋予了觉醒、自强之意。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和精神状态,观众看到民族经历过的苦难岁月,也看到雄狮是如何觉醒。100多年前的三元里抗英,是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今天再来回顾这段历史,很容易激发民族自豪感,引起广泛共鸣。

二是要对本土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

《醒·狮》融入大量广东文化元素,醒狮、南拳、木鱼说唱、粤曲、早茶、鸡公榄等等,岭南味十足。更关键的是,这些元素不是作为文化符号,原封不动地搬到舞台上,而是通过精心的艺术提炼完成创造性转化。

比如,舞狮套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很适合用舞剧的形式去表现。但正是由于醒狮本身就是一种舞蹈,编舞成为最大难点——既要让人能看出舞狮的动作特征,又不能沦为简单的动作模仿。全剧的舞蹈语言“取其神,塑其形”,取得很好效果。

作品最为大胆创新之处,是借用了不少影视表现手法,力求以更具时代感的视听审美艺术来突破传统、打破常规。

大多数舞剧的故事都比较简单,这是由舞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本体特征决定的。没有台词,只用肢体讲故事是很难的,故事过于复杂,很容易让人看不懂。而《醒·狮》快节奏、高密度的剧情容量,犹如观看“现场版”的电影,符合现代人口味。

在茶楼一场戏中,编导设计了一段从广东饮茶礼仪中提炼出来的“扣指舞”,茶桌翻转了90度,桌面正对着台下,演员们倒地表演,仿佛是摄影机的俯拍视角。这种在舞剧中极少出现的视觉特效,令人眼前一亮。又如,在阿醒与龙少抢夺红绸的打斗过程中,编导在正常节奏之外插入了一段“慢动作”,并通过光影的配合,制造出电影中慢镜头、特写镜头的效果。

音乐上,同样采用了不少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法,更注重叙事性与画面感,在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审美风格之时,又兼具国际化的特征。

三是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醒·狮》历经5年筹备,3年多的创作,13稿、70多次修改。在创作《醒·狮》之前,为了找到感觉、探索方向,剧组先尝试创作了一部20多分钟的小舞剧《醒》,包揽了那一届岭南舞蹈大赛小舞剧组的所有金奖。然而,《醒·狮》并不是对《醒》的简单扩充。随着主创团队的不断打磨,到最后,除了“醒”这一精神主题,故事、人物、音乐、舞蹈都已经不同了,不啻重新创作。

剧组请来全国武术冠军马小斌担任武术指导,一招一式都按武术的要求严格训练;又请来广州市工人醒狮协会会长、南狮传承人赵伟斌,培训舞狮技巧。正式演出前,全体舞蹈演员进入封闭式排练,连续五个多月,轻伤不下火线,戴上护膝和护腰也接着练。

剧中的狮头均由佛山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为该剧量身定做,其中的“白金狮头”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1000多道工序。就连舞台投影上的“醒狮”二字,都是当年关山月送给醒狮协会的亲笔题字,经过协会授权使用的。

《醒·狮》对细节重视到如此程度,成功是自然而然的。

灿烂多元、极度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国民族舞剧生长的沃土。近年来,各地立足本土文化进行创作,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民族舞剧项目平均每年就有上百部,数量相当可观。这其中自然不乏精品,然而,也有一些作品仍然存在对民族文化挖掘不深、呈现较为粗浅的问题。比如有些作品中的风俗只是一堆视觉标签和华丽装饰,与情节叙事无内在联系;有的作品音乐带着洋腔洋调,与故事背景不够和谐统一。

对于广州歌剧舞剧院院长、该剧总导演史前进来说,《醒·狮》的成功,有一部分在意料之中,另一部分则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部分,来自他们投入的心血;意料之外的部分,在于文化本身的影响力。

这恰恰说明,民族舞剧的创作,民族文化是立身之本。只要能把根深深扎进脚下这片土壤,何愁不能收获最丰美的果实呢?

剧照摄影:刘海栋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8日 20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