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谢谢了,我的家》从荧屏到图书的家风溯源

《谢谢了,我的家》从荧屏到图书的家风溯源

发布于:2018-06-30 08:0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谢谢了,我的家》从荧屏到图书的家风溯源”,希望大家喜欢。

《谢谢了,我的家》

从荧屏到图书的家风溯源

□ 田晓凤

今年年初,一档名为《谢谢了,我的家》的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获得广泛好评,54位海内外不同领域的嘉宾在节目里分享了他们的家庭故事。朴实的表达、深情的回忆,串连起中华传统家风的脉络。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同名图书,并举行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谢谢了,我的家》新书发布会”。

《谢谢了,我的家》这本书以54个人物故事为主体,打破节目播出顺序,恢复了部分没有播出的访谈内容,围绕中华优秀品质及其传承方式,分成“为国为民”“矢志不移”“谋时而动”“言传身教”四大版块展示,同时增加了古诗文经典,溯源中华家风。

在“为国为民”版块,朱德之孙朱和平回忆了朱德元帅个人简朴的一生,总结出朱家“立德树人,勤俭持家”的家风。“矢志不移”版块,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回忆起母亲的顽强精神对自己的影响。“谋时而动”版块,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向读者展示了以“严”字传家的京剧世家。“言传身教”版块中,汪朗回忆起父亲汪曾祺在艰难的岁月中,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与电视节目访谈的对话体不同,《谢谢了,我的家》这本书在形式上改用故事体,回归传统的叙述方式。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康震表示,《谢谢了,我的家》以小家文化见大国气质,变抽象精神为具体事件,用平淡朴素的家庭风貌串起厚重深沉的中华文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魏地春认为,《谢谢了,我的家》找到了“家”这个重要的文化基因,找到人们的情感认同,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当天,数位讲述者还到现场分享了他们关于家庭、家教和家风的感悟。齐白石大师的孙女齐慧娟现场泼墨画虾,分享与父亲的生活趣事,展现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创始会长耿瑩回忆了父亲耿飚将军对自己的严格教育,缅怀了父辈们的家国情怀;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墉讲述了孔府“诗礼传家”的趣事,分享了他对孔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沙祖康表示国际大变革时代,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迫切需要认识中国,这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30日 第 07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