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

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

发布于:2015-02-11 08:33: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民生三问)

制图:张芳曼

本报记者 白剑峰

由中国人口学会举办的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指出,2014年中国人口有两个重大变化引人注目:一个是全国出生性别比“断崖式”降落,另一个是出生人口数量“跳跃式”上升。预计2015年出生人数会再度大幅度跳跃,一个新的出生小高峰将如期而至。2015年全年出生人数有可能会逼近、达到甚至超过1800万。如果考虑到将来生育政策的继续深入改革,这个出生高峰还会延续5—8年。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即将一年,效果究竟如何?遇到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编 者

一问单独二孩政策“遇冷”了?

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符合政策预期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2013年多出生47万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透露,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基本符合预期。预计2015年,受单独二孩政策影响,出生人口比2014年多100万左右。全国符合政策单独夫妇1100万对,其中“80后”约占70%。在我国育龄妇女趋于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不降反升,这表明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

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前,全国摸底调查和数据演算预测结果都显示,单独二孩政策能够覆盖的目标人群数量在1100万对左右。全国单独且已育一孩家庭期望生育二孩的比例约为60%。多家机构测算,单独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出生人数将在100万到200万的水平间波动。目前,距离全国政策平均落地时间9个月后,全国“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的数量就已经达到106.9万对,说明单独二孩政策的开局符合预期。

翟振武指出,有人说单独二孩政策“遇冷”,这是一种误读,需要加以厘清。其一,把1100万对的目标人群数量直接等同于新增出生人口总量,这种作法忽视了二孩生育的意愿或比例,相当于认为所有已育一孩的“单独”夫妇都会生育二孩。其二,把某一年的“单独”夫妇申报规模与1100万对相比较,这既没有考虑二孩生育的意愿,也没有考虑二孩生育是在几年内才完成的规律。其三,各个省的生育意愿有较大差别,虽然全国平均生育意愿是60%,但大城市和东部省份一般会低一些,西部和中小城市会高一些。目前有的省二孩申报的数量高于预期,有的省低于预期,都是正常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许颖指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全国各省份并不同步。目前29个省(市、区)都已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新疆、西藏尚未实施。单独二孩申请数呈现出“先高而后平稳”的趋势。按照现有申请数据的平均趋势估算,各省政策实施满一整年,到2015年6月,预计单独二孩申请数量150万对左右。

二问普遍二孩能缓解老龄化?

专家称只会适当调节老龄化水平,改变不了大趋势

有人认为,目前很多城市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实行普遍二孩政策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这种说法正确吗?

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按照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当死亡率水平维持在很低状态且高度稳定时,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将主要取决于生育率的变动。当前的“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以及未来某个时点或要实行的“普遍二孩”生育政策,均是对生育政策的微调,只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当调节人口老龄化水平,改变不了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

原新说,调整生育政策对60年之内的老年人口规模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增加的出生人口主要发生在2015年以后,这些新增出生人口要生存60年以后才能变为老年人口,即2075年以后。只要死亡率模式不变,无论单独二孩抑或普遍二孩,2075年以前各年度的老年人口规模均是一样的。

原新表示,适度放宽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生育政策越宽松,人口老龄化缓解程度越大。如果一直实行单独二孩生育政策,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4.9%,2050年为34.0%;如果在单独二孩基础上再进一步实行普遍二孩,相同时点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分别为24.7%和33.1%,后者达到同一个老龄化水平的时间比前者可推迟1—3年。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认为,促进人口生育率的回升,不会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产生根本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普遍允许生育二孩的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仍然将比现在翻番,超过31%。

原新认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规模达到峰值9.4亿,此后连续2年减少。这种变化,只是劳动力人口增量由增加转为减少。但是,劳动力人口存量依然庞大,且要维持很长时期。本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9亿以上,本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在8亿以上。这只是劳动力资源的底数,未来还会在此基础上持续扩大。因此,劳动力规模巨大的特征将长期保持,就业压力会长期伴随中国的发展。

三问“低生育率陷阱”有无根据?

专家称总和生育率上升明显,生育危机没有根据

最近,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抚养孩子成本太高,人们的生育愿望偏低,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

对此,翟振武指出,2012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499,2013年提高至1.513,2014年又提高至1.579,如果按照2015年1800万的年度出生人口数量推算,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7左右。总和生育率上升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有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断定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至1.18的水平,今后还将越来越低,已经到了“危机”和“陷阱”的境况,显然距离事实太远。

翟振武说,中国农村人口还占很大比例,农村的总和生育率基本都在1.8以上,即使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在1.0左右,中国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也不会低到1.18的水平。中国目前的政策生育率是1.47,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人都按政策生育,平均每个妇女也生1.47个孩子。因此,判断中国已陷入“生育危机”,今后出生人数不可能增加,恐怕是没有根据的。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教授段成荣认为,2014年全国出生人数较上年增加47万,对于近年来已经非常突出的入园难、入学难形成巨大压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妇女生育水平还没有到“低得回不来”的程度。同年,因为单独二孩而申报的“额外”生育安排数量也已超过100万,这势必进一步推高2015年出生数量,对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形成更大的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女性研究中心教授刘爽认为,中国的生育转变有着巨大的地区差异,这标志着不同地区正处于生育转变的不同阶段。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需要建立在对地区差异兼顾与统筹的基础之上。目前中国尚谈不上已陷入“生育危机”。特别是在单独二孩政策刚刚启动、实施的特定过渡时期,稳妥一些,观察一段,可能比立刻全面放开二孩更理性。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1日 14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 一根好人参是如何得来的?

    一根好人参是如何得来的?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的“一根好人参是如何得来的?”,希望大家喜欢。“东北三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三种土特产...

    2023-10-27

  • 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

    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希望大家喜欢。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民生三问)制图:张芳曼 本报记...

    2015-02-11

  • 互联网医疗,增强医生获得感

    互联网医疗,增强医生获得感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互联网医疗,增强医生获得感”,希望大家喜欢。互联网医疗,增强医生获得感(众话创时代)冯良会...

    2020-11-18

  • 蓝卡摩尔保健品网上商城盛装启幕

    蓝卡摩尔保健品网上商城盛装启幕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京华网的“蓝卡摩尔保健品网上商城盛装启幕”,希望大家喜欢。2015年1月20日中国最大的保健品网上商城蓝卡摩尔正式开...

    2015-01-19

  • 英女子患“睡美人”症每天只有2小时醒着

    英女子患“睡美人”症每天只有2小时醒着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国际在线的“英女子患“睡美人”症每天只有2小时醒着”,希望大家喜欢。原标题:英女子患“睡美人”症 每天只有2小时...

    2014-10-21

  • 中医:紧扣“寒湿”治新冠

    中医:紧扣“寒湿”治新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中医:紧扣“寒湿”治新冠”,希望大家喜欢。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中医:紧扣“寒湿”...

    2023-01-17

  • 育儿没有标准答案

    育儿没有标准答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育儿没有标准答案”,希望大家喜欢。育儿没有标准答案崔玉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

    2022-05-20

  • 胎盘干细胞干细胞家族的新宠

    胎盘干细胞干细胞家族的新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21CN的“胎盘干细胞干细胞家族的新宠”,希望大家喜欢。导读:自1956年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干细胞移植手...

    20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