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曹雪芹身世与红楼梦(目前公认曹雪芹家族不过一个江宁织造,而他却在《红楼梦》里吹嘘自家是开国元勋一门两公爵,是不是很无耻)

曹雪芹身世与红楼梦(目前公认曹雪芹家族不过一个江宁织造,而他却在《红楼梦》里吹嘘自家是开国元勋一门两公爵,是不是很无耻)

发布于:2024-02-21 19:22:09 来源:互联网

这个提问,可说是问到了点子上,但是,“很无耻”这个“荣誉"显然送错了对象。

也许正是问到了点子上,所以有人才会在回答中,有失风度把“很无耻”这个“荣誉”送给了题主,散发出了一种气急败坏的味道。

强调什么“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历史”,岂不见脂批云:“凡野史具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言下之意,《红楼梦》中隐藏的就是真实的历史,我们大家是该相信您的“小说”论呢,还是该相信脂批的“不可毁”说呢?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小说”论者的一时一变,忽儿“曹雪芹自传“和“曹寅家事”;忽儿又“只是小说”,为高于现实的夸张与虚构。可是夸张虚构也不能太离谱吧?比如:

在清朝的王府建筑制度上,有一系列极其严格的成文规定,所谓“府”是指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辅国公府、公主府。只有获得此类封爵者的住宅,才能称做府,除此之外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公、候、伯、子、男的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头衔,他们的住宅也只能称为“宅”、“第”,绝不能乱叫成府。可专家们却说《红楼梦》中的贾府(荣国府),即是隐指曹家。可是,在南京的江宁织造局是衙门,不是住宅,而在北京,曹家也只有十七间半房子,也敢称为国公府吗?再说曹家只不过是汉军正白旗的包衣奴才,把自己家写成国公府,这得夸张多少倍?这脸皮得有多厚?胆子得有多大?

不但胆大,对自己家还怀有刻骨的仇恨:揭露自己家“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咒骂自己家“除了大门口那两个石狮子,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为了把自己家被抄形容成“末世”,明明曹家上上下下只有一百零几口人,却在书中写成近千口;明明在抄家时未伤亡一人,却在书中写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骨如山”。

(“曹雪芹”,你与曹家究竟有怎样的深仇大恨?)

或许正是为了达到让曹家“白骨如山”这个目的,就把只是王妃的姑姑,在书中升级为“皇妃”降格为“姐姐”;又让自己胸前佩戴上疑似传国玉玺的“通灵宝玉”。如此“欺君之罪”还生恐曹家不会遭诛灭十族,便又变本加厉地在书中露骨辱骂满清为“骚鞑子”、“野驴子”、“鬼脸青”。如此寅孙,不是疯了,那就是太离经叛道了。

同时,离经叛道还体现在“曹雪芹”这个名字上:《红楼梦》中的贾家几辈人,贾演贾源名字中都带三点水;贾代化、贾代善为代字辈;贾敬、贾赦、贾政名中带“文”;贾珍、贾珠、贾琏等名中带“玉”;贾蓉、贾蔷、贾蘭等名中带“艹”头;就连在包衣曹家,曹寅、曹宣兄弟名中都带“宀”盖;曹颙、曹頫兄弟名中都带“頁”字,可见代表辈份的用字非常地严格。可作为孙辈,官至州同的兄弟名为曹天佑(祐),而曹沾,字梦阮,号雪芹,在其名、字、号中不但没有一个字与同辈的“天佑(祐)相同,反倒重了他爷爷曹雪樵(寅)的“雪”字,这不就是个离经叛道的“混球”吗?

如此一个恨不得曹家“白骨如山”,又乱了辈份的“混球”真的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伟大的著作吗?你不相信是不行的,因为曹学专家们相信:虽然书中的表面文字上这样写着: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曹学专家们偏是将“吴玉峰”和“东鲁孔梅溪”视而不见,硬是不管不顾地认为“曹雪芹”就是作者,所以说,“很无耻”这个“荣誉”送给曹雪芹,确然是送错了对象。

其实,“曹雪芹”这三个字,必须与前边“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及吴玉峰和东鲁孔梅溪连系在一起,才能理解其名涵义。

与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相关有一人为祝融吴回,吴回第五子为曹安,曹安后世子孙名曹挟,于周武王时在山东鲁国境内,与孔子故里曲阜相邻之地建立了一个邾国,邾国灭亡后,其后代子孙一部分还姓曹,另一部分则以国为姓改姓“朱”,所以“朱曹同源”。

而其中有一支朱姓,展转中迁移到了吴地的沛县,后来出了一个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由此可知,“吴玉峰“暗隐朱曹的共同祖先吴回,“东鲁孔梅溪”则是指曹挟在“东夷(山东)鲁国境内与孔子故里相邻处建立了邾国”。因而,“曹雪芹”之“曹”暗隐“朱“姓,借隐明朝;“雪”隐喻清朝;“芹”为普通而不被重视的野芹菜,借隐为“遗民”,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明朝沦落到清朝的遗民”。

因此,“曹雪芹”只是代表明朝遗民的化名,而《红楼梦》所隐藏的背景就是明末清初,主旨则是“悼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