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我不是药神导演风格(为什么《我不是药神》这类影视作品感觉很少?这部剧给你什么启示)

我不是药神导演风格(为什么《我不是药神》这类影视作品感觉很少?这部剧给你什么启示)

发布于:2024-02-10 10:22:03 来源:互联网

国内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电影票房的数据也节节升高,虽然“影视寒冬”轰轰烈烈到达,但是并不能浇灭老百姓对好电影的期待。那么为什么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我不是药神》这类好片子很少的感觉呢?

一、电影作为商品,产业蓬勃发展,资本逐利的结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的票房数据:①《战狼2》56.79亿;②《流浪地球》46.56亿;③《复仇者联盟4》42.38亿;④《红海行动》36.51亿;⑤《唐人街探案二》33.98亿;⑥ 《美人鱼》33.92亿;⑦《哪吒之魔童降世》33.75亿;⑧《我不是药神》31亿;⑨《速度与激情8》26.71亿;第10名是《西虹市首富》25.48亿。

从题材上我们可以将其分类:热门题材的倾向,能够激发全国人面爱国情怀的——3部,好莱坞经典大片系列——2部,喜剧3部,动画1部。《我不是药神》作为现实题材的影片能够杀出重围排列在第八位,已经十分让人欣喜。

作为一名职业编剧,在我读书的时候,电影导演的课堂上,我们吸收的知识是:如何讲故事,如何塑造丰满的人物,如何打动观众的心……但是,毕业之后才发现,我们所学的剧作原理在资本面前显得无比脆弱,一般的小编剧小导演没有话语权。毕竟资本是要盈利的,而我们笔下的故事是要迎合所谓的“市场”。真正愿意做现实题材的资方真的太少了,很多资方不愿意去触碰红线或者灰色地带,想开开心心把钱赚了。当然也有愿意为这样走心的电影买账的伯乐,但毕竟,太少了。

二、生活已经很苦了,观众去电影院图乐子

电影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不仅是影视行业,近两年来,各行各业的朋友聚在一起,纷纷感慨生意不好做,工资不够花,996的生活压力大。那么电影就作为一种消遣,在电影院的90分钟时间,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大笑一场。从这场美梦里出来了,又是一条好汉。

至于现实题材的片子,很多人不愿意去买单,或者喜欢在电脑或者pad上一看就完事了。

其实还有很多像《我不是药神》这种关注现实题材的片子,只是我们就需要将视角转到各大青年电影节了,那里又是另一片战场。

我们将话题转移回《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本身。

三、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我不是药神》

前阵子刚刚来到头条,我的第一个微头条就是写的《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当时正好看了金鸡奖的直播,《我不是药神》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同时获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等五项提名。本片由文牧野导演,宁浩、徐峥共同监制,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等人主演,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至今豆瓣仍有9.0的高分。

《我不是药神》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徐峥饰演)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从前的“窝囊废”意外翻身,给那些买不起天价特效药的重症患者一线生机,被封为“药神”。

然而,程勇(徐峥)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英雄大义,也没有国恨家仇。他之所以走私印度神药,只因为一个字——穷;那么多重症患者将程勇视为救世主,也无非是因为一个字——穷。多么可笑啊,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病——穷病,每个人都想活下去,向死而生,苦苦挣扎。

影片结尾,押解车上,程铮(徐峥饰)眼含热泪,在目送的人群中看到吕收益(王传君饰,电影中已经去世)和黄毛(章宇饰)的笑脸,这一个镜头的幻觉化处理,也是压抑过后心怀美好的释放。 这个片段,也是全片最感染我的地方。

诚然,电影要商业运作,也要符合主流价值观。但《我不是药神》在我看来,最大的优点就是:创作者真诚向观众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甚至能在电影中找到生活原型,这个人或许就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难能可贵的是,我不是药神对于医疗政策的改革也有一丝丝的推动,韩国有《熔炉》《素媛》,希望并相信我们中国还能多一些真正关注现实,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欢迎关注@陪你悦读拾光 ,职业编剧,每天推送电影佳片,不定期更新书评剧评。沉浸读书的欢愉,享受光影的人乐趣,遇见最好的我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