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读书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我与书)

读书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我与书)

发布于:2018-01-12 09:2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读书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我与书)”,希望大家喜欢。

读书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我与书)

□ 唐宝民

人生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告别故乡、告别朋友、告别岁月和青春……

其实,读书也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在不断的告别中,我们从蒙昧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终于成长为一名理性的读者。

少年时喜欢上琼瑶的小说,被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感动得一塌糊涂,一本接一本疯狂地读,一边读还一边为书中主人公苦难的爱情流泪。但读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琼瑶作品所有的故事都十分相似,书中的人物都似曾相识,那种哭哭啼啼的爱情十分不真实,主人公都生活在虚幻中。于是,我痛下决心与之告别,

大学时代喜欢上了周国平的文章,感觉既有深刻的哲理,又有学术韵味,还兼具哲学思辨味道,令人百读不厌。那时,我把书中的经典句子抄在了笔记本上,甚至把其中的哲理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对号,足见我的迷恋程度。然而后来,我又读了一些更加深刻的书籍,通过比较,发现周国平的文章只是把一些很普通的道理用哲学概念进行装饰。此后,我不再读他的这类文章。

学术明星于丹大红大紫的时候,我也曾迷恋过她的作品,如《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我都曾仔细阅读过,并十分惊讶: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这样解读!在于丹的文字中,高深玄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可是,读着读着,感觉于丹的文字似曾相识,和什么相像呢?就是和近些年来十分流行的心灵鸡汤相像。所不同的是,鸡汤类读物是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阐明道理,而于丹除了用故事阐明道理外,还用传统文化对它进行包装,这样一来,就有学术范儿了。因此,我又毫不犹豫地同她进行告别,尽管她彼时正大红大紫。

回想这些年来的阅读,我已经告别了许多作家——告别了简奥斯汀的枯燥;告别了乔伊斯的晦涩;告别了李敖的偏激……其实阅读的过程,正是使读者的心智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过程。当曾经的狂热趋于理性之时,我们就需要扬弃一些东西,走向更高的阅读境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12日 第 07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