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英语教育站上新风口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在线英语教育站上新风口”,希望大家喜欢。口碑营销效果强于广告宣传在线英语教育站上新风口本报...
2020-05-08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安全不能放暑假(教育眼)”,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安全事故高发期到来,溺水、交通事故、居家安全、网络隐患等需引起注意——
安全不能放暑假(教育眼)
本报记者 丁雅诵
孩子是家庭的掌上明珠。虽然每一位父母都想尽全力把孩子捧在手心,但往往一不留神,危险就会朝孩子步步逼近。而意外一旦发生,对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永久的伤痛。
暑假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也是一年中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除了常见的溺水、交通等事故外,网络、心理问题等新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显现。暑期安全,警钟需长鸣。
溺水:意外伤害的第一凶手
【镜头】 7月13日,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水源地,4名少年结伴下河游泳,结果全部溺水身亡。其中最大的15岁,其他3名均读小学。
《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数据显示,在我国儿童伤害死因中,溺水居首位,占儿童伤害死亡的37.7%。
炎炎夏日,游泳正当其时,但常有人不去正规游泳馆,而是到小河、水库等地方“野游”。在暑期,孩子缺少安全监管,溺水事件更是屡屡发生。特别是在农村和城郊结合地区,留守儿童成为溺水的高发人群。
“溺水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水性比较自信。最常见的情况是,在野游过程中,有小伙伴发生危险,同行的孩子以为自己水性和体力够好,于是前往救人。但最终往往既救不了别人,还连累了自己。”浙江师范大学老师孙启夏说:“要知道,一旦发生溺水窒息,2分钟孩子就会失去意识,4分钟大脑神经就会被破坏。”
对此,教育部发布了防溺水“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交通:步行乘车,严守规则
【镜头】 7月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一栋居民楼前,一名蹲在门前道路上玩耍的5岁男童,突然被一辆黑色的别克轿车碾入车底,导致全身多处骨折、挫伤。
道路交通伤害是威胁儿童安全的第二大“杀手”。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整日生活在车水马龙之间,危险无时不在。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
“除了过马路,孩子在路边玩耍时也极易导致交通伤害事故。因为孩子个头小,汽车在侧方停车或倒车时,后视镜及倒车雷达经常会‘视而不见’,从而发生悲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作为家长,应时刻保持警惕,切莫让孩子在路上玩耍。同时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该负责人还提醒,随着家庭用车的普及,儿童乘坐机动车造成伤害的比例逐年上升。有些家长把孩子放在副驾驶位上,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有些孩子随意上下车、喜欢把头和手伸出天窗、车窗,都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发生。
居家:看似安全,实则危险
【镜头】 7月5日,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阿卡小区内,由于家里防盗窗没锁,一名6岁男童探身眺望,不料从17楼阳台坠下身亡。
家是温馨的港湾,但也可能是“最危险”的地方。调查显示,在儿童伤害事件中,近五成是在家中发生的。窗边的桌椅板凳、裸露的电线插座、装满开水的水壶、放在桌子上的药丸……种种“小细节”都可能带来“大麻烦”。
预防儿童坠楼,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给2层及2层以上的楼房安装窗户防护栏。专家建议,护栏最好选择竖向排列、间距小的,防止婴幼儿从护栏缝隙跌落或沿横向护栏攀爬。
水火烫伤也是常见的居家意外,尤其是在夏天,孩子衣服单薄,更容易造成伤害。“家长要告诉孩子,厨房不是玩乐的场所。”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老师冯璐说:“我的班上曾经就有学生在玩耍时打翻了热水瓶,结果烫伤了腿脚,在医院住了一个月,至今疤痕还在。”
孩子好奇心重,把药品当糖果、把洗衣粉当奶粉吃掉的情况屡见不鲜。“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杀虫剂等物品必须妥善存放,以免孩子误食。”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老师蒋圆提醒说:“还有些家长工作忙,提前把饭菜做好,但夏季食物易变质,可能导致孩子食物中毒。”
上网:更加隐蔽的风险
【镜头】 日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一名13岁孩子在网上玩游戏时,一网友以“出售游戏外挂、成为VIP玩家”为名,向其骗取钱款2万余元。
暑假期间,孩子“宅”在家里,上网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但儿童上网也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在腾讯发起的“儿童网络保护大调查”中,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网络欺凌成为孩子在上网过程中遭遇的三大危险。
其中,遭遇网络欺诈、财产受到损失的情况最为常见。对此,腾讯联合科普中国推出的《数字小公民安全成长指南》建议:“儿童在上网时,不要随意透露个人隐私和关键信息,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各类‘免费午餐’,不要随意打开奇怪的链接或陌生人发来的邮件,不要单独与陌生网友见面。另外,一旦发现不妥之处,需第一时间和父母商量。”
孩子在网上可能遇到的最严重事件当属网络欺凌。“网络欺凌会给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障碍,比如头痛、失眠、紧张、压抑、焦虑等,甚至会导致儿童自杀。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风险而言,网络危害往往更加隐蔽,因此家长更要小心提防。”
心理:新的安全隐患
【镜头】 前不久,在江苏省镇江市,一名10岁的小学生因不满作业太多、补习太多,和母亲发生冲突,竟几次冲向马路要“自杀”。
随着社会压力加剧,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儿童中心曾发布《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了学习困难和各种情绪障碍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抑郁、压迫等心理健康问题。
暑假本是孩子们放松玩耍的时光,但一些家长把暑假当成了“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重压之下,暑假反倒成了孩子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趁着假期查缺补漏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补习或培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家长们一定要张弛有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否则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悲剧。”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专家杨芷英认为:“假期更应该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务、聊聊天、跑跑步、旅旅游,这些能让孩子们的暑假更快乐、更充实。”
(实习生宋星光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04日 18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神秘犹太财商教育绘本即将进入中国
南方电网推出国产电力专用芯片“伏羲”
申请留学好文书是如何炼成的
茅台五粮液降价挤压生存空间洋河股份股价遭腰斩
北京100余万户煤改电,少花钱过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