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秋水:为往圣继绝学为学生负责任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中新网的“温秋水:为往圣继绝学为学生负责任”,希望大家喜欢。《荀子·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2016-04-13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课前收手机”,能挽回低头族目光吗”,希望大家喜欢。
“课前收手机”,能挽回低头族目光吗(微议录)
前不久,国内一所大学的一个学院拟实施“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规定尚未施行,便引发网上热议。支持者有之,反对声也不小。对中小学生“课前收手机”,很多人赞同,但对大学生而言,是否合理?收手机,能否让“低头族”的目光从屏幕回到黑板?微友们的观点,各有不同,甚至针锋相对,但读之颇有启发。现摘编几篇,以飨读者。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者
让课堂充满获得感
“课前收手机”固然是培养学生自律的一种手段,但从教学规律而言,难免让人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大学时,有两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是五十多岁的必修课老师,一位是大学刚毕业的选修课老师。前者上课基本上照本宣科。时间一长,不少学生便用看小说、睡觉甚至逃课的方式,来摆脱死气沉沉、让人无法“忍受”的课堂。后者则不同,既能引经据典,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又能发挥年龄优势,用大家喜欢的教学方式上课,给我们端上了一道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精神大餐”。上这位老师的课,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要让“低头族”的目光从屏幕回到黑板,说到底,还是要让讲课质量更引人。作为老师,不断提升自身学识水平的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获得感”。如此,“低头族”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否则,“课前收手机”只会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之举。
——@郭俊
在潜移默化中收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老师在讲课,而学生在看手机。”虽是段子,却道出了老师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无奈。多所大学不约而同地倡导“无手机课堂”,就是要让课堂里的年轻人,学会专心,学会自律。
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课前收手机”是一种有效督促,改善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课堂效率,还有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对于本身就热爱学习、珍惜课堂的学生来说,这一举措也为他们创造了一种更好的学习生态,免除了因其他同学使用手机而带来的种种干扰和诱惑。上课是一件严肃的事,老师需在台上全身心地投入,学生也应在台下集中注意力,以课堂纪律约束自己。这既是对自己学习负责,也是对老师劳动的尊重。在这个意义上,“课前收手机”并非苛责学生,而是要帮助他们端正行为。
进一步而言,多数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塑造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诱惑太多的一个结果,就是专注力的丧失。因此,“课前收手机”,表面看是学校的一种管理手段,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一项潜移默化的“收心”教育,值得肯定。
——@徐振宇
把自由建立在自律上
我是一名大学生。从个人经历来说,课堂上有时的确需用手机查点资料。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上课用手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且不说,自控力差的学生总是容易陷入“玩手机”的泥沼而无法自拔,即使是有一定自控力的学生,在利用手机查资料时,也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推送消息吸引过去。最终,弹指间就荒废掉一节课。可以说,能够真正用手机辅助课堂学习的地方还是有限的。
有人认为,“收手机”有悖学校自由的原则。其实,大学校园虽然崇尚自由,但崇尚的是自由的学术氛围,而不是纪律的自由散漫。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课堂上低头玩手机,不仅有违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也有违学生学习的本质。“没有堤岸,哪来江河?”建立在有约束基础上的自由,才是自由,否则就容易变质为放纵。
诚然,“课前收手机”或许治标不治本,但通过强制性引导后,将有助于改善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通过先治“标”,缓解病情,同时寻找病根,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地治“本”,由表及里地实现药到病除,未尝不可。
——@陆森荻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6日 05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中华网财经的“学院奖百万大学生聆听施可丰的赤子之心——施可丰做有魂的农资人”,希望大家喜欢。学院奖组委会施可丰...
2014-04-25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欧洲网的“北京8岁小朋友登陆南北两极创造世界纪录”,希望大家喜欢。10月23日,世界纪录协会认证官吴华江先生在香港...
2014-10-23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综合信息的“妈咪爱babyshower领悟早教重要性”,希望大家喜欢。 5月23日下午妈咪爱 baby shower携手金宝贝推出0-3岁
2014-05-27
热门文章
美庐乳业启航2014梦想之旅
去北欧留学体验别样生活
当“海鸥”遇上美食
美庐奶粉致力科学喂养"四金系列"成就未来之星
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工程全面投产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