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欠规范:硕博论文粗制滥造

欠规范:硕博论文粗制滥造

发布于:2016-04-26 08:53:0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欠规范:硕博论文粗制滥造”,希望大家喜欢。

欠规范:硕博论文粗制滥造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目前各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已基本完成,正在送外审阶段。最近我也陆续收到几本送审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在审阅时我发现,有的论文根本不符合最基本的学术规范,引文的页下注释和文后的参考文献极不规范,随意性很大,丢三落四,存在各种各样的标引错误:一是缺项、信息不全,如缺少作者、缺少文章名或书名、缺少期刊名和刊期、缺少出版地以及出版社名称和出版时间、缺少页码等问题随处可见。二是标注格式不统一,前后不一致,甚至同一个出处有好几个版本。三是漏引、漏标等现象严重。四是标引错误,有的把张三的文章标成李四的文章,有的把期刊标成报纸,有的把专栏的名称标成期刊的名称或者把日期、刊期等标错。五是引文不是原始资料和第一手资料,作者由于偷懒,常常转引二手、三手资料,这种“二传手”会造成以讹传讹的错误。六是杜撰、伪造或篡改注释和参考文献。

实际上,目前各高校为了加强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都制作了固定格式的模板,以促进论文引文页下注释与文后参考文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各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根据本校毕业论文格式的模板,一一对应照着去做就完全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缺少精益求精、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以致造成最基本的学术失范,给学术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试想,如果连这最基本、最简单的模仿都不到或做不好的话,还谈什么学术创新?

论文的引文页下注释和文后参考文献的规范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论文的学术水平。它不仅反映作者研究工作的起点和依据,也反映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态度及作者的学风、文风。引文页下注释和文后参考文献的一大作用就是为文献检索提供重要依据,如果作者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仅会给读者核查、鉴别论文信息及进一步研究带来许多不便,也令论文的说服力、科学性和学术质量大打折扣。

大连海事大学 史春林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6日 20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