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由《爸爸去哪儿》折射出的社会心理

由《爸爸去哪儿》折射出的社会心理

发布于:2013-12-30 13:22: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的“由《爸爸去哪儿》折射出的社会心理”,希望大家喜欢。

“每周五晚上10点”,这个时间估计都不会陌生,“已经两个月了,每个星期都很期待《爸爸去哪儿》,每个星期五晚上都会准备好一堆零食看节目。”一位《爸爸去哪儿》忠实粉丝这样说道。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收视率的一路飙升,在期间插播的广告也频频走红,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没事儿就吃溜溜梅”的广告在湖南卫视最受欢迎广告中排名第一。统计数据显示,没事儿姐杨幂和溜溜梅播出频率高达40多次,一名粉丝在微博上说道:陪奶奶看《爸爸去哪儿》,节目有爸爸落水,另一爸爸问“没事吧?”奶奶接了句“没事就吃溜溜梅”。可见,“没事儿就吃溜溜梅”已然镌刻在观众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探究《爸爸去哪儿》走红的原因,除了“星爸萌娃”不同的性格搭配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演员们的本色出演了,没有玩具,没有网络,没有移动设备,仿佛置身于20年前那个每家每户没事儿就串门,没事儿就聊聊家常里短,没事儿就玩玩挑花绳,说说鬼故事的年代,那时候的人们是那么的纯真,邻里关系是那么的和睦,没有娱乐设备却很充实。正是这些回不去的被夺走的快乐,让观众们乐不思蜀,流连忘返。让人不禁反问,生活在如今高科技时代的我们真的“没事儿”吗?

“想当时在思考溜溜梅品牌概念的时候,我们就想,作为休闲食品的“溜溜梅”,一定要紧紧的把握住“休闲”这个核心概念,强化“溜溜梅”的休闲的定位。但是,这是一个大定位,是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并有强大的认知基础的,其次,其它竞争品牌虽然将自己界定为休闲产品,但没有人大声说出来,这时候,谁先说出来,自然消费者在就将谁定位于此!休闲其实是个时间概念,休闲就是“没事儿时”,而“没事儿”又能暗示消费者能跃过心中的那道坎,积极得面对所发生得事儿,所以,觉得辛苦的时候,就来两颗溜溜梅,让嘴巴里酸酸甜甜的味道驱散心里的苦闷吧。虽然那个纯真年代已经逝去,但我们可以用“没事儿”的精神过得更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