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什么是诚信(什么是信用)

什么是诚信(什么是信用)

发布于:2024-02-15 17:34:05 来源:互联网

在我国,崇尚信用的风尚已有几千年的传统,“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万古流传的名言都是在告诫我们要讲信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信用除了基本的道德准则的含义之外也增加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尤其是在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今天,信用在发挥基础的道德准则作用的同时,在经济领域和法律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用的伦理道德内涵

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我国崇尚“信用”的传统由来已久。据统计《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频次虽然低于仁(109次)、礼(74次);但是高于描述道德规范的多数词汇,如善(36次)、义(24次)、敬(21次)、勇(16次)、耻(16次)。新时期信用在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信用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做一个“讲信用”的人。不能为了利益背信弃义,失信于人。“讲信用”在短期来看虽然不会使我们获益,但是不要忘记“信用”是我们的第二个身份证,拥有良好的信用可以让我们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树立个人良好的信用和口碑,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为了蝇头小利而背信弃义最终会像“狼来了”中的小孩一样,无法获取别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限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信用也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讲求信用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社会成员各司其职,根据自己的劳动价值获取报酬,公平竞争,公开透明。在讲求信用的社会环境中,个人自身的价值得到公平体现,暗箱操作被禁止,社会矛盾缓和,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犯罪。

信用的经济学内涵

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指“借”和“贷”的关系。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社会其实就是一个信用社会,“信用”渗透在我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无可避免的会用到“信用”。企业扩大规模以及改进技术都需要信贷资金的支持。个人买房、买车甚至在淘宝买衣服这些基本的消费都会使用到信贷,信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纵深式的发展,“信用”的使用会更加的普遍,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出现众多小额信贷公司和互联网信贷公司的原因。

虽然“借”和“贷”行为很普遍,但是这种经济行为也不是随意发生的,只有依托一定的信用才能获得相应的借贷额度。所以自然人和法人要注意自身信用的建设。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力量和能力来选择信用消费,而不是盲目的来借贷。现在国家不断加大对失信人的打击力度,如果逾期不还款成为“老赖”则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严重的甚至会受到刑事处罚。而且这种盲目的信用借贷行为也会对整个经济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造成“经济泡沫”,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说,信用建设不仅关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经济的运行。

信用的法律内涵

信用的法律内涵,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从法律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第二层含义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担负的义务。

信用的核心在于信任与信赖。一方面主观上是否具有值得他人对其履约能力给以信赖的因素,包括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其履约能力在客观上能为他人信赖的程度。因此信用指的也就是公民、法人等民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信任与信赖。

信用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信用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信守承诺,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