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元气骑士24000兑换码(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是二战转折点)

元气骑士24000兑换码(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是二战转折点)

发布于:2024-01-20 20:16:01 来源:互联网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军队损失了150万,苏联军队损失了200万,苏联为什么却说自己的得胜了,全国人民士气高昂、欢欣鼓舞,可是德国人却垂头丧气,如丧考妣?

苏联虽然号称战斗民族,但是战斗力跟德国比还是相距甚远,不在一个档次,关于这一点,已经从苏德战争中两军的损失得到明证。

苏德战争进行了四年多,德军有395万人阵亡,而苏军的阵亡人数为510万。

然而笑到最后的是苏联人,最终吞下失败苦果的却是德国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德国人口只有6700万,加上苏台德地区之后也只有8000万人。苏联人口为1.8亿,是德国人口的两倍还多。

而且德国在奥地利、荷兰、比利时、捷克、波兰、罗马尼亚、法国和北非都有驻军,要对付当地的反抗组织,还要维护当地治安,巩固胜利成果。

同时德国是客场作战,战线拉得很长,物资供应线也需要后大量的军队来保护,又要投入很多兵力。

而苏联有主场之利,军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物资供应,不用占用那么多兵力。

苏联人口上的优势,能够不断进行兵员补充,所以在二战时期德国人一脸懵逼,苏联人死了一个就会站起来两个,像打不死的小强,人越打越多。

苏联是卫国战争,本土作战,当地百姓可以投入到战场上,他们能够修路架桥,也可以向战场上运送弹药、食品,还能抢救伤员,必要时还能拿起武器跟敌人搏斗。

这一点德国人就自叹不如,因为德国距离苏联那么远,老百姓到苏联人生地不熟,没有地方住下,也不适应当地气候,当啦啦队也不行,更别说支援前线了。

所以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150万,立马就像末日到来一样绝望;因为在东线战场,德国一共投入了600万兵力,一下子就损失了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下面的仗没法打下去了,兵员捉襟见肘,没有办法再补充。

而苏联人损失了200万,反而笑逐颜开,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机器人。因为苏联人口多,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进行补充。青壮年没有了,还有老人和小孩,还有女同胞,总之苏联最不缺的就是人。

之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转折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环境下,希特勒只能打速决战,打持久战就是自杀。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谁都知道,德国的优势是部队的机械化程度高,纳粹的杀手锏是闪击战。德军兵力少,战线长,只能以速决战征服一个国家,消耗战打不起。闪击战的资本是什么,是装甲集群。而装甲集群靠什么运动,当然是燃油。没有了燃油,装甲车和坦克这些铁老虎,就像拔掉了牙齿,成为一堆堆废铁。

对此不仅德国人心知肚明,美国人也看得非常透彻。美国从1942年开始对德国的油库——罗马尼亚油田发动了代号为“海啸行动”的大规模空袭。期间一共出

动了178架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对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以及炼油厂、输油管道进行了地毯式轰炸。(178架飞机,90架被击落,55架受伤。)

随后这样的行动又进行了23次,一共投下了13万吨炸弹,把德军的油箱砸了个稀巴烂,德军的燃油减少了百分之八十,给希特勒来了个釜底抽薪。

这样一来,摆在希特勒面前的路只有一条,迅速拿下斯大林格勒,掐断苏军补给线,迫使苏军投降或者溃退,在苏联获得燃油,对装甲集群进行补给,获得喘息机会,扭转不利局面。

而且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希特勒明白,如果不能在苏联争取主动,一旦美国参加欧战,德国就要两面受敌,那就死定了。

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希特勒翻盘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他要孤注一掷,胜的话可以咸鱼翻身,还有机会逆袭,败的话则会失去战场主动权,满盘皆输,万劫不复。

事实也正像希特勒担心的那样,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苏军士气高昂,德军士气低落;苏军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德军开始被动防御,法西斯的末日越来越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