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钱钟书代表作品(你最喜欢钱钟书的什么作品)

钱钟书代表作品(你最喜欢钱钟书的什么作品)

发布于:2024-01-02 19:22:00 来源:互联网

谢谢邀请,很荣幸。

《围城》的现代意识具有地道的中国本色。方鸿渐与西方存在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的侵犯性、个人膨胀与精神扩张不同,没有强力意志,而表现出一种人格的怯懦和精神的收缩,从而与中国的道家有某种相似。方鸿渐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的唏嘘感慨可以说是与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脉相承的。像方鸿渐之求唐晓芙、苏文纨之求方鸿渐、赵辛楣之求苏文纨,自然是痛苦的,然而即使求得了,像孙柔嘉之求方鸿渐,也会发现所得并非所求,而且生命意志的碰撞与交战会给人带来更深的痛苦。纵使所求即所得,所得符合所求,那么又会感到无聊、厌烦、空虚,所以容易到手的东西反觉不珍贵,如方鸿渐之于苏文纨。

《围城》在人生表现上显然与西方存在主义是相通的。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的存在的偶然性和荒诞性; 《围城》中方鸿渐的出场即船过红海而在大洋上行驶作为一种象征,正如一个被偶然抛在大海上的孤独者,这孤独者在人与人的“围城”中深深体味到充满偶然性与荒诞性的悲剧人生。方鸿渐已洞察到人生万事的“围城”,却仍要在“围城”内外奔逃。从宏观的叙事技巧看,《围城》异于中国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儒林外史》等传统古典小说,而类似西方的“流浪汉”小说。不过,就叙事语言而论,《围城》与西方的现代小说相差甚大,而与《金瓶梅》、《红楼梦》开辟的小说叙事的语言技巧反而更近。

《围城》的结尾写道: “这个时间落伍的记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与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一句点题的话仿佛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在“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后用牙咬出来的。从书中可以窥见钱钟书对人的隔膜与冲突的揭示,正基于一种博爱精神以及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