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西游记之性大战观音(为什么《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遇到太上老君,感觉并不是特别尊敬,在《封神演义》里的太上老君,地位却很高呢)

西游记之性大战观音(为什么《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遇到太上老君,感觉并不是特别尊敬,在《封神演义》里的太上老君,地位却很高呢)

发布于:2023-12-25 13:58:05 来源:互联网

许仲琳写《封神演义》,铆足了劲要与《水浒传》、《西游记》三足鼎立。虽然后来的“四大名著”中没有《封神演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最神魔的小说也是非常高水准的。而且,许仲琳还有一大贡献,就是进一步梳理了神仙体系,中国历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大致也可以有一条总线索了。

那么,许仲琳真的试图以《封神演义》与《水浒传》、《西游记》三足鼎立吗?在《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两部书中,观音菩萨又是如何对待太上老君的呢?

三足名著中的佛道之争

我所说的“三足名著”只是为了便于写文章,而不是说“四大名著”的其中之三。导语中提到,许仲琳要以《封神演义》与《水浒传》、《西游记》三足鼎立,故此,姑且就把这三部著作叫做“三足名著”。那么,许仲琳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其实,《封神演义》到底是不是许仲琳写的,甚至有没有许仲琳其人,都很难考证了。所谓《封神演义》与《水浒传》、《西游记》三足鼎立,不过是一种坊间附会而已。但是,这样的附会却非常有道理,“三足名著”之间有着传承与反转的关系。

《水浒传》以道家星煞大聚义为主线,写的是道家的事。《西游记》则是以西天拜佛求经为主要内容,主写了佛家的故事。《封神演义》则反转了《西游记》,写的是道家相助周武王灭商纣的神话。佛道之间的反转,其实就是有明一朝的宗教状况,甚至是思想领域中的现实表达,都是明代思想启蒙的一部分。

在这三部小说中,都引用了一段相同的历史,这段历史就是宋徽宗革佛。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诏:“佛改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也就是说,宋徽宗打压佛教,把佛并入道教,以道教异化、同化、归化佛教。

《水浒传》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就是这段历史的写照。花和尚六十二斤禅杖,其实是一个时间概念,即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误走妖魔,到鲁智深这段故事时,恰好经历了六十二个年头,也就是宣和元年。宋徽宗正月下革佛诏,鲁智深二月大闹五台山。

《西游记》、《封神演义》中,都有“大觉金仙”,与《水浒传》一样,引用的是《宋史》史料。

那么,《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大觉金仙又是谁呢?他与观音菩萨对待太上老君有什么关系呢?

孙悟空的师父就是大觉金仙

《西游记》第一回,写的是孙悟空出世,然后来到西牛贺洲寻道访仙,见到了菩提祖师。书中在描写菩提祖师时,有一首赞诗,这首赞诗开头写道:“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故而,大觉金仙就是孙悟空的师父。以《宋史·徽宗本纪》所记载的“革佛诏”来辨识,这个“大觉金仙”就是“佛”,指的是如来佛祖。

吴承恩把如来佛祖写成道教神仙,正是“反水浒”的笔法。如来佛祖被“道君皇帝”贬为道教大仙,其地位就很惨了。而宋徽宗又自称是玉皇大帝的长子,佛祖就要找干坏事儿子的老子算账了。因而,他幻化出心魔大闹天宫,要实现佛法东渐,与道家争夺南儋部洲地盘。

佛祖成功在东方天庭“安天”,观音菩萨便奉旨上长安,让“天子”去西天拜佛求经。观音菩萨又一路保护唐僧师徒取回真经,完成了佛老“佛法东渐”的心愿(心猿)。如此,大觉金仙彻底翻身,去掉“垢姿”,还原“西方妙相祖菩提”本相。

观音在《西游记》中真的尊重老君吗

在佛祖“安天”之前,观音菩萨与太上老君有过一次联手,共同对付孙悟空。观音请示老君说:“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言语之中,还是流露出对老君的尊重。但是,观音菩萨有言在先,是因为道家诸仙奈何不了孙猴子,“贫僧”这才出手相助。

观音与佛祖一样,被道家欺负了,此时便借助佛祖的徒弟轻蔑一回道家老君。老君也不客气,反诘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

老君的意思是,你佛门拿什么家什相助天兵天将呢?观音回答道,我用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便打不死他,也让他摔个跟头,相助二郎神捉他。

老君十分不以为然,说你的瓶子是瓷器,恐怕得打碎了。观世音也不服气,问老君“你有什么兵器?”老君十分自得地说:“有有有”,说罢拿出金刚琢,打中了猴头的天灵,孙悟空被活捉。

这一段描写,分明就是道家、佛家都不服气对方,在天庭赛宝斗法呢。毕竟太上老君道高一丈,打击了佛门的嚣张气焰。

如此,观音菩萨真的尊重太上老君吗?

后来的故事中,玉皇大帝率先投降了,太上老君也不得不跟在后面,大赞佛祖的安天大会。如此,也可以看成是佛道联手,共襄取经大业。那么,观音菩萨就得尊重老君了。但这种尊重的背后,却又是老君不受尊重。

老君曾经以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和青牛精为难唐僧取经小组。虽然老君只是略施法力,那也是观世音菩萨总策划的八十一难之中的“难”,老君不过是按照观音的剧本,扮演了角色而已。

观音是西天取经大戏的编剧之一兼执行导演,太上老君在观音面前,那就没有多少的尊严了。不过,观音在《西游记》中是东西两教的“通使”,或者也可以说是友好使者,那还是得尊重太上老君的。

《封神演义》又反转了《西游记》

观音菩萨在《封神演义》中是慈航道人,简直比宋徽宗革佛诏中的“大士”还要低一等。但是,许仲琳却又说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十二金仙之一,与清虚道德真君、太乙真人等地位相当。

这就十分厉害了。不过,慈航道人再厉害,也只是道家中的大仙。而老子则与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并列,共掌封神大计。第八十四回书中,元始天尊对老子说:“此教虽是贫道掌, 尚有师长, 必当请问过道兄, 方才可行。”师父都如此尊重老子,慈航道人敢不尊重吗?

按照道教神话,《封神演义》中的老子,其实就是《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在《封神演义》中,慈航道人就得尊重“太上老君”了。

慈航道人是第八十二回“三教大会万仙阵”时,与十二金仙同时出场的。打万仙阵是元始天尊、老子同掌帅印共同指挥,慈航道人就是老子的部将了。慈航道人奉师父之命,打四象阵,以三宝玉如意打败了金光仙。南极仙翁尊老子之命,让金光仙现出原形,却是一只金毛犼,做了慈航道人的坐骑。

打完四象阵,书中交代,“后兴释门,成于佛教,为文殊、普贤、观音,是三位大士”。许仲琳虽然说慈航道人是佛门中的观音,但却依然是“革佛诏”中的大士,“观音大士”没有别的出处,就是革佛诏中所说的“佛改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而且,《封神演义》认为,道在佛先,有道才有佛。

《封神演义》中也有一个大觉金仙,那就是准提道人。第六十一回“太极图殷洪绝命”中,准提道人出场,广法天尊不认识他,准提道人便以一首律诗做自我介绍。这首诗的头一联说道:“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这两句诗,与《西游记》赞菩提祖师完全一样,只是把“没垢姿”改成了“不二时”。也就是说,准提道人就是如来佛祖。

如此,西方佛门的佛教神仙在《封神演义》中都变成了道教的“道友”,那就比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的地位低得多。如此,观音菩萨又怎么能不尊重老子呢?

所以,我与题主的看法相反,《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不尊重太上老君,而《封神演义》中的观音(慈航道人)应当是非常尊重老子的。否则,元始天尊饶不了他。

题外的话

说许仲琳以《封神演义》而与《水浒传》、《西游记》“鼎足而立”,这三部书存在着相互反转的关系,其实还有很多情节可以印证。

比如,《水浒传》中的“赤脚大仙”是宋仁宗,《西游记》中也有一位赤脚大仙。《西游记》中的赤脚大仙有一首赞诗,道是: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 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 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封神演义》中,接引道人赞诗则是这样的: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祥云更异常;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

许仲琳就是铆足了劲,要与施耐庵、吴承恩隔空讨论宗教问题。虽然许仲琳的隐写功夫不如前两位超级大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宗教观。但是,他与前辈高人的世界观却是一样的,都主张“佛道合一”,东西交融,以东学为体、西学为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