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内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挖掘内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希望大家喜欢。2019年俄罗斯全国参观博物馆人数达1 55亿人...
2020-03-10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99件展品背后的匠心(环球走笔)”,希望大家喜欢。
99件展品背后的匠心(环球走笔)李 强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1日 第16 版)
提到德国柏林的博物馆,首先映入脑海的往往是早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博物馆岛,其气势磅礴的博物馆建筑群内展示了各个时期人类历史的珍贵馆藏,反映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高光时刻。不过,当你走到柏林城市的街角,还能不时发现一些区立博物馆,名气不大,却有独特价值。
新克尔恩博物馆就是一例。这个区立博物馆的展陈面积不到200平方米,展厅的墙上甚至没有任何导览和文字说明,只有6个玻璃展柜,里面展出了博物馆的几乎全部“家当”:99件展品。
仔细看去,大概只有古老的猛犸象牙化石显示出非比寻常的价值,而大多数展品就是些“老物件”,很难达到常规意义的收藏标准。但是,如果参观者点击玻璃展柜旁边的触屏,就会发现每个“老物件”背后,都承载着新克尔恩区的一段历史或是一个居民的故事。
一截猛犸象牙化石,揭示了本地区的自然气候变迁;20世纪初的铸铁井盖和马桶,折射了市政建设的历程;20世纪20年代唱片播放的商业广告歌曲,反映了德国魏玛时期的文化特征;20世纪30年代犹太裁缝的衣架,见证了纳粹的历史罪恶;20世纪40年代用炮弹残片加工而成的烛台,说明了战后物资匮乏的窘境;20世纪50年代的多层蒸锅,标志了西德经济起飞、民众生活改善;20世纪70年代的石棉瓦屋顶碎片,提醒着人们保护环境;土耳其丝巾和波西米亚头饰,显示了移民涌入带来的多样文化……99件展品诉说沧桑变迁,参观者能由此感知历史的蜿蜒洪流。
貌似5分钟就可以看完的展品,却可以令参观者细品一小时还流连忘返。有别于一般线性叙事的展陈方式,观众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随意点选感兴趣的展品,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也大大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参观者还可以在线留言分享自己关于街区的记忆。于是,“博物馆”这个天生带着古板老派气息的名词,瞬间融入个性化、分众化的社交媒体时代,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目光,为他们深入了解当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窗口。
可以看出,新克尔恩博物馆展品的选择凝聚了策展人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们立足本土精心挖掘的匠心,换来了博物馆追赶时代和自我革新的成功。诚如美国博物馆学家古德所说:“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工业4 0,德国中小企业如何跨过门槛”,希望大家喜欢。工业4 0,德国中小企业如何跨过门槛(他...
2020-03-03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俄土协议为叙西北部紧张局势降温(国际视点)”,希望大家喜欢。俄土协议为叙西北部紧张局势降温...
2020-03-09
热门文章
法国发行中国农历虎年生肖邮票
德国通胀率飙升(环球扫描)
意大利锡耶纳:品味中世纪古建筑
在英国展现中国舞魅力
法国拟逐步实施解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