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巴斯贝格,小村庄有大作为

巴斯贝格,小村庄有大作为

发布于:2020-02-12 09:2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巴斯贝格,小村庄有大作为”,希望大家喜欢。

全村只有93名村民,却在德国农村竞赛中获得金奖

巴斯贝格,小村庄有大作为(他山之石)

巴斯贝格村庄外景。本报记者 李 强摄

孩子在村民活动室里玩耍。本报记者 李 强摄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强 花 放

核心阅读

巴斯贝格是一个多数德国人都不知道的村庄,全村只有93人,不用10分钟就可以从村头走到村尾。但在去年第二十六届德国“我们的农村有未来”竞赛(简称“农村竞赛”)中,巴斯贝格成为夺得金奖乡村中村民人数最少的一个。巴斯贝格这样的微型农村,映射出德国在延续乡村传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努力和尝试,体现着村民们对实现更好的乡村生活的追求。

“村民对村庄文化越认同,凝聚力越强”

巴斯贝格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莱法州)的边缘,距离比利时只有20公里。一下火车,记者便感受到这里的偏僻——记者的手机在这里完全没有信号,借用路人的电话才与村长弗朗茨·迪德里希斯取得联系。

村庄只有一条U形道路,住户分列在道路两侧,参天大树和宽阔草坪环绕,安静怡人。走进崭新的村民活动室,宁静迅速被欢笑声和蛋糕香取代。

“今天人比较多。得知你们要来采访,将近一半的村民都来了。”迪德里希斯说。他的夫人和邻居现场制作松饼招待记者。

采访就在一盘接一盘的松饼中进行。村民还不忘拿起小锅,建议记者搭配自制的樱桃果酱。桌上所有吃喝的东西包括餐具,都是村民从自己家里带来的。

“这是我们的传统。” 迪德里希斯夫人说,有谁过生日或是遇上节日,在社交软件群里吆喝一声,大家就会聚到活动室来。这样的文化,在巴斯贝格几百年的村史中,一直如此。

巴斯贝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62年,如今村里有5处建筑或遗迹被列入莱法州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1815年有人口统计以来,村子就一直维持在百人规模。

如此稀少的人口却能维系长久的历史,足见巴斯贝格人对传统的珍视和坚持,这也是他们在“农村竞赛”中荣获金奖的重要原因。

“在巴斯贝格,‘参与’并非空洞的词语,而是由居民塑造的生活态度。”迪德里希斯说。

村里没有商店和诊所,村民总会相互帮助。开车接送老人去周边诊所,去超市顺带帮邻居捎点东西,都是常有的事。在接记者之前,迪德里希斯还驱车去附近的村庄,帮6个家庭买了面包。

宽敞的活动室,也是村民3000余小时义务劳动的成果,教堂翻修同样如此。此外,村民还把自家房屋装修时的余料,捐出来修复了公共场所的矮墙。

迪德里希斯说:“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让村民的心走得更近。村民对村庄文化越认同,凝聚力越强。大家都习惯了为彼此着想,齐心协力把村庄建设得更好。”

上世纪70年代,莱法州政府曾经推动合并了一些小型村庄,但合并后情况不尽如人意。迪德里希斯说,两个村子简单合并往往只是行政上被固定在一起,并没有形成合力,在谋求村庄利益时会产生分歧甚至对抗。巴斯贝格虽小,但是村民齐心努力,反而发展得更好。

“在巴斯贝格,开车5分钟就能看电影”

虽然买面包要去邻村,但对家家都有汽车的巴斯贝格人来说,生活并没有不便。10分钟车程以内,有5家超市,6间诊所,还有1个电影院。从3公里外的火车站上车,一个半小时就能直达大城市科隆。

“如果生活在城市里,坐公交地铁去电影院得半小时。在巴斯贝格,开车5分钟就能看电影。”村民克里斯多夫今年20多岁,他觉得这里生活反而更方便。

在人口稀疏的农村地区,电影院显然无法自负盈亏,附近5家超市和通勤列车也不例外,都依靠政府补助,这只是德国补贴体系的一部分。

在很长一段时间,德国的农业补贴主要为现金直补农民,但随着工业化推进,如今的农村居民大都不再从事农业,补贴也从扶持农业转向改善农村建设。正如德国政府《农村发展报告》提出的目标:确保城乡均等的生活条件,使德国各地都适合居住。

与普惠式的农业补贴不同,德国的农村补贴常常采用项目制,由村民申请。在莱法州内政部的官方网站上,有各种农村补助项目可供申请。

以巴斯贝格为例,村民活动室的营建过程中,义务劳动只能覆盖30%的费用,其余大部分来自州里的乡村更新补贴计划;村庄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和电动车充电桩,来自绿色能源补贴计划,不但村庄电力自给无虞,余电还可以卖给电力公司;适龄儿童去邻近村镇上学的校车费用,以及独居老人无法负担的养老支出,也都有相关补贴来兜底。

为了争取补贴,村庄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预算,项目完成后还要接受结算评估。没有村民的普遍支持和参与,补贴并不容易拿到。

在资金方面,欧盟和德国已经形成一整套扶持体系。欧洲农业基金(ELER)每年为德国提供约14亿欧元的资金补贴;德国联邦、州和市镇各级也均有配套资金;《德国联邦农村发展计划》中的“农村繁荣”以及“我们的村庄有未来”竞赛,则针对民间行动和方案给予资金奖励。

“整个村庄都是孩子的游乐园”

在德国“农村竞赛”官网上,巴斯贝格的主题照片,是一群孩子和妈妈正在安置人工鸟窝。这也是小村打动评委的亮点,它被村民称为“巴斯贝格式的童年生活”。

这种童年生活,包含了“在大自然中捉迷藏”“用天然材料搭建小屋”“寻找小龙虾”“和祖父一起开拖拉机”“和祖母一起榨苹果汁”“在乡间小道骑车”“在冬天自由滑雪”……“在这里,小家伙们可以‘为所欲为’”,迪德里希斯说,“整个村庄都是孩子的游乐园”。

被森林和草地包围的巴斯贝格,不仅赋予村民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也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家长们认为,乡村可以让孩子更加亲近自然,和祖父母感情更加深厚……正如他们自己小时候所经历的那样。这也是很多德国农村吸引年轻家庭的原因。

同时,依赖前述政府补贴的支持,巴斯贝格已实现光纤和4G网络覆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城乡均等的生活条件,让一些村民可以在家工作而无需通勤,增加了陪伴和照顾孩子的时间。

一些“外乡人”被吸引而来,7个孩子的母亲尤丽恩就是其中之一。“村民对孩子特别友好。我的孩子多,如果在城市生活,居住空间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接送孩子上下学也令人头疼。这里完全不一样,交通不繁忙,孩子可以随便出门玩耍。村里人还能相互帮着看孩子”,尤丽恩觉得,在这里不仅孩子们开心,自己的压力也小了许多。

采访时正好下雨,村民活动室到处都是奔跑玩耍的孩童。在巴斯贝格93名村民中,有25人年龄在18岁以下,这在面临老龄化困扰的德国实属不易。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在德国4016个人口少于千人的村庄中,不到200人的小村有683个。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的小村庄曾被大规模撤并,但也有不少像巴斯贝格一样的微型农村始终保持活力,靠自身努力和政策支持,延续了村庄文化传统,提升了竞争力,也吸引着年轻居民。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相关报告表明,9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农村生活状况感到满意,赞赏社区和生活环境。

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部长尤利娅·克勒克纳在给巴斯贝格颁奖时表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农村,让大家看上去都很年轻。村民们对实现更好的乡村生活总有很棒的想法,并且热衷于各项公益活动,想方设法让乡村生活变得更好,这也是联邦政府所希望看到的。

(本报柏林电)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2日 17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