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产业创新看南京(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产业创新看南京(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发布于:2018-08-13 06:4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的“产业创新看南京(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希望大家喜欢。

产业创新看南京(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本报记者 贺广华 孙 超 郭舒然

不是行船之人或许不知,船舶在港口停靠时,柴油机往往继续运转,为全船提供生活用电。繁忙的长江水道,即便是这样的小排放,也会积累大污染。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船舶排放控制区主要港口90%的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这一产业机遇,已被位于南京的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抓住。在南瑞集团的展厅中,岸电设备类别多样,型号齐全。

“我们不仅为岸电市场提供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更致力于让传统电网更可靠、经济、清洁与可互动。”南瑞集团新闻发言人施冲说。南瑞研制的高端电力装备,使光伏、风力等各种发电系统更容易兼容并网。集团近年国际业务收入年增长率超过30%,帮助菲律宾、老挝等国家提升电网运营水平。

南瑞集团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共同组建的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两年前正式落户南京江北新区扬子科创中心。德方研究人员托马斯·克诺特博士表示,作为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之所以选择南京,看中的是这一区域传统制造业发达,产业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如今,小到黄瓜和蘑菇自动采摘机,大到为南钢等大型企业提供智能生产优化方案,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正为不同体量的中国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创新需要毅力,更需要耐力。日前,长效注射抗艾滋病毒创新药艾可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将在今年三季度上市。主持这一创新药的首席专家谢东感慨:“8年前我们最困难时,南京江宁区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注入临床试验支持资金,并提供厂房等生产设施支持。十六年磨一剑,历经150多项研究攻关,才有今日重大突破。”

创新呼唤协同,更渴望“融合”。南京科教资源雄厚,拥有50多所大学、70多万科技人才、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0多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但却置身“高原”而缺乏“高峰”。今年初,南京市委印发文件,就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

为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打通科创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南京致力于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继携手在宁高校达成科技成果项目与新型研发机构“两落地”、校地融合发展“一融合”之后,又面向全国、放眼全球,搭建多个创业创新平台,在招才引智、集聚整合创新资源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以新型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等作为未来主导产业的南京,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之路上奋力前行。截至目前,南京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8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达6个。

南京下关,新的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于今年6月竣工启用。30余家航运服务机构及龙头航运企业入驻,重点筹建的南京航运交易中心也将投入运营。中集凯通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刘羽表示,未来以南京为支点的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前景令人憧憬。

南京江宁,这片集聚了上千家生命科学、先进制造等高新企业的创新沃土,今年5月孵化出中外合作的江苏MEMS智能传感器研究院,填补国际MEMS单晶硅传感器空白的新产品在此落地。迄今,该研究院已引进和孵化了5家科技型企业。

优化创新链、壮大产业链、强化服务链,南京正以全新的姿态,大步走向以高端、智能、绿色、集群引领未来的“创新名城”。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3日 02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