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民企境外投资有了“紧箍咒”(热点聚焦)

民企境外投资有了“紧箍咒”(热点聚焦)

发布于:2017-12-20 08:1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天,欧洲网分享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民企境外投资有了“紧箍咒”(热点聚焦)”,希望大家喜欢。

民企境外投资有了“紧箍咒”(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李 婕

投资建厂、海外并购,中国民营企业在大步“走出去”的同时,不少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外交部、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规范》指出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同时也对依法合规、风险防范、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加以明确。至此,民企境外投资有了行动指南。

民企“出海”更加积极活跃

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上,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半壁江山,并呈现更加积极活跃的态势。普华永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572宗,其中民营企业交易高达359宗,占63%。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为带动相关产品、技术、服务出口,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我国与东道国互利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这样评价道。

新出台的《规范》也对民营企业“走出去”予以肯定,指出“国家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对民营企业‘走出去’与国有企业‘走出去’一视同仁。”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规范》旨在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防范境外投资经营风险,促进“走出去”健康有序发展。发改委将通过指导监督、“走出去”服务保障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措施发挥《规范》的作用。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趋势来看,民营企业将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力军,《规范》的出台既表明了国家的重视,也是现阶段企业进一步做好对外投资所需要的。

依法合规成为投资底线

“不得以虚假境外投资非法获取外汇、转移资产和进行洗钱等活动”“坚决抵制商业贿赂”“尊重其他组织和个人知识产权”“不得有虚假广告、商业欺诈等行为”“按照东道国(地区)法律纳税”……《规范》对完善经营管理体系、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加强境外风险防控的多项细节进行明文规定。

《规范》针对的都是现实问题。“有的企业不履行国内外审核手续,违规在境外开展投资活动;有的企业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恶性竞争,不顾代价承揽境外项目;有的企业忽视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不良影响。”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

依法合规应当成为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为底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林睿琦近日说,企业未来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经济营商环境,而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最确定的解决方案,就是遵纪守法。

在和振伟看来,更多的中国企业还应该牢固树立这种意识。他说,民企对外投资的优势是机制灵活、决策快,但由此也可能带来投资跟风、盲目、非理性,风险调研不足以及实际操作违规等弊端。企业是对外投资主体,政府不会干预经营业务,但是明确行为规范、按规矩办事,也是企业营商所必须的。

明确当地资源环境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还对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包括积极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热心公益事业、开展清洁生产等。

企业境外投资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其与当地民众的互动,也影响着中国企业的整体声誉。以就业为例,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境外中资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近300亿美元,年内雇佣外方员工130.3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1.8万人。这就转化为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的口碑。

中国外文局等机构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2017》显示,在调查的东盟地区,过半的受访民众认可中国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其中一个体现就是新的就业机会和资金投入。不过,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与当地社会和文化的融入,如多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

和振伟认为,中国企业是在中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成长壮大的,在环保、社会责任方面还有欠缺。而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成绩举世瞩目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举一动更是被“放在显微镜下”,每一家企业代表的都是中国企业形象。因此,今天的“走出去”更应该要注意行为规范、考虑当地人的感受,这是有益于全体中国企业的事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20日 第 03 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